它静静地停泊在浩瀚的海面上,一艘乌黑的钢铁巨舰宛如一头无形的庞然巨兽,矗立在海南岛某个军港的入口处,让人忍不住心头升起一股难以名状的肃杀之意。
就像一块宽广的足球场甲板上,那三条清晰可见的电磁弹射轨道,预示着“福建舰”(舷号18)即将开启中国海军的新篇章。随着最新消息一一披露,这艘整体设计达8万吨的庞然大物,也逐渐由远及近,步入了服役前的最后冲刺阶段。
根据一些采购招标信息透露,福建舰会在10月底之前把舷号刷上去,预计11月初就会正式交到海军手中。这也意味着,中国海军期待已久的“三航母时代”快要开启了。想当年,9月中旬的时候,福建舰带着战斗状态,连夜穿越台湾海峡,护航的两艘驱逐舰也是全速前行。军事专家当时就分析,这次行动和2019年山东舰服役前的最后一次海试,酷似两兄弟。
福建舰的发展可真说得上是日新月异,战斗力也在不断提升,让不少同行都得佩服得五体投地。从6月17日下水开始,到今年9月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的全过程,它就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样,既快又稳地走完了。靠着这近两年的积极海试,试验的进度远远超过了国外同类航母,也为未来的下一代航母研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最让人震撼的地方,得说是福建舰采用的“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这种组合式发动机设计,这不仅让它在蒸汽弹射的阶段有了很大跨越,还超越了美国福特级航母目前还未完全攻克的那项关键技术。
可以说,福建舰上的舰载机配置绝对算得上是“空中之王”,它配备的歼-15舰载机,不仅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舰载机,还算得上全球首个配备双垂直发动机的舰载机。这款飞机的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其他类似的舰载机,飞行性能方面差距挺大,而且可靠性也更高,完全能够满足我国海军的战略部署需求。
随着歼-35隐身战机、歼-15T弹射型战斗机以及空警-600预警机陆续在舰上顺利完成起降训练,海军的空中作战能力逐渐变得更加强大。
电磁弹射技术的不断成熟,让这些战机可以“满油满弹”地起飞,单天最多能完成达300次的起飞作业,战斗力简直就是辽宁舰的3倍多。这一系列“独特”的配置,不仅让福建舰的综合指挥水平比同级别的舰艇高出不少,还让它稳当当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常规动力航母”。
福建舰服役一来,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力量就迎来了一次质的提升。现在南海附近已经聚集了山东舰、两艘075型两栖攻击舰、三艘071型船坞登陆舰,总共7艘大舰,总排水量大约30万吨。有了福建舰加入,以后中国首次实现了“双航母”同时部署,面对复杂的局势,信心更加足了。
反观美国海军,近几年的发展似乎步伐缓慢,甚至可以说是“欲臭之口欲死之军”。福特级二号舰“肯尼迪号”在2019年下水,至今还没开始海试。而福建舰从下水到服役也就用了短短三年。其实,这背后除了“中國速度”外,更主要的是依靠国家的工业体系和科技实力支撑的“中国速度”。
福建舰的服役,肯定会彻底改写西太平洋的海上力量格局。凭借电磁弹射技术的突破、舰载机的组建,以及远洋作战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海军已从以往的“近海防御”转变为“远洋防卫”和“全球海域布局”。随着福建舰正式加入服役的日子临近,代表着中国蓝水海军梦想的那一页,也正逐渐从幻想变成现实,逐步走向真正的现实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