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再离谱点吗?
法国人说2026年要派兵进乌克兰。
听到这消息我都气笑了,两年后?
按照现在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这个“绞肉机”的转速,两年后那里飘什么旗都不好说。
这哪里是来救火的,简直是预约来随份子的。
咱们得把目光从爱丽舍宫那些光鲜亮丽的PPT上挪开,看看现在脚下这片泥泞真实的战场。
红军城方向,俄军现在玩的根本不是什么神机妙算的阴谋,而是明晃晃的“阳谋”。
什么叫阳谋?
就是牌摊在桌面上打,我告诉你我要围你,你看着办。
俄军现在的打法,你要说是战术天才那纯属扯淡,但它有效,那种令人窒息的有效。
中央军区的俄军现在就是两把大钳子,北面一把,南面一把,也不藏着掖着,就奔着T-05-15这条生命线公路去了。
你乌军守在那里的部队明知道是个口袋阵,但就是跳不出来。
为什么?
没得选。
这就像是一场早已写好剧本的慢性死亡,乌军现在面临的困局是无解的。
俄军不再搞什么穿插迂回的花活儿了,就是仗着手里资源多,炮弹足,搞“铁壁合围”。
现在的战场进化到了什么程度?
我把它叫做“工业化死亡流水线”。
俄军这一套标准流程简直跟富士康打螺丝一样熟练:海鹰无人机在天上挂着,前哨无人机在低空晃悠,一旦标记了你的坐标,后方炮兵群立马就是一顿覆盖。
什么?
你还有坚固工事?
没事,苏-34挂着FAB-1500甚至FAB-3000这种“拆楼神器”就来了。
几吨重的铁疙瘩经过滑翔制导改造,砸下来基本就是物理层面的抹平。
乌军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打击来自哪里,人就没了。
在这种高压下,乌军的后勤简直是噩梦。
你能想象吗?
现在的乌军士兵有时候得徒步10到15公里才能摸到前沿阵地。
在全是无人机盯着的平原上走15公里,这跟裸奔没什么区别。
红军城里的一些孤立据点,甚至完全靠无人机空投补给在硬撑。
这哪里是打现代战争,这都快退化成荒岛求生了。
这时候我们再回看法国人的“雄心壮志”。
马克龙说要给更多的“紫菀30”导弹,要给幻影2000-5战斗机,还画了个2026年派兵的大饼。
说实话,远水解不了近渴。
幻影2000这种老家伙,放到现在的乌克兰天空,生存率真不好说。
更别提那个所谓的“2026年维和部队”,听着就像是给未来可能的停战协议做个姿态,这对现在蹲在红军城战壕里吃土的乌军士兵来说,除了想骂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这场战争其实打碎了很多我们对现代军事的固有滤镜。
你看俄军刚开始搞什么坦克大飙车,结果被打得丢盔弃甲;现在学乖了,知道钢铁洪流在满天乱飞的巡飞弹和FPV面前就是活靶子。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其荒诞的画面:造价几百万美元、挂满反应装甲的主战坦克,生存能力有时候还不如一辆可以在泥地里狂飙的越野摩托。
这就衍生出了现在战场上一个残酷的铁律:“静止就是原罪,扎堆等于自杀”。
不管是人还是车,只要停下来超过几分钟,可能下一秒就被开了瓢。
在这种环境下,别说装甲车了,你就是开高达来也得被无数廉价的自杀式无人机给堆死。
这就是为什么俄军现在更喜欢用突击小组+摩托化快速渗透,既然大家都是“一发入魂”,那我为什么不选个跑得更快的?
俄罗斯为了完成这场“战争进化”,交的学费是上百万人的伤亡和数千辆装甲载具的残骸。
他们是用血肉把苏联遗留的那套僵化的战术体系,硬生生磨成了现在这套冷血高效的杀人机器。
而西方现在的军援节奏,总感觉还在用上一场战争的思维来应付这场进化的战争。
给两架飞机,送几门炮,像是挤牙膏一样。
面对对面那个已经全速运转起来的战争机器,这种添油战术除了延长痛苦,很难看到什么翻盘点。
所以,当听到2026年法国军队要入场的消息时,我只觉得这是黑色幽默。
战场上从来不相信期货,只相信现货。
等两年?
红军城外的俄军炮兵,可不会等你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