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这年头,大家伙儿的钱包都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蔫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福建漳州一个叫“芗城”的地方,突然揣着一张45.9亿的大单,跑到深圳开起了派对。
我听到这消息,第一反应就是:哥们儿,现在这光景,谁家还敢这么放烟花?
这是在搞什么新型的行为艺术吗?
这事儿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反常”的劲儿。
深圳是啥地界?
那是整个大湾区的心脏,资本的斗兽场。
每天有多少人在这里杀得眼红,为的就是那几两碎银。
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福建老城区,跑来这儿喊着要“招商引资”,那感觉就像一个社区老大爷,背着手溜达到拳击馆,对着一群肌肉猛男说:“来,让大爷给你们露两手。”
画面怎么看怎么魔幻。
你没听过“芗城”,太正常了。
它不上热搜,也没啥网红打卡点。
可你要是往回扒拉,这地方的历史能把你绕晕,一千三百多年,够一部长篇连续剧了。
什么“中国女排的娘家”,“人民110的摇篮”,这些金字招牌贴在它身上,特别像一个穿着粗布衫的扫地僧,手里却拿着几本绝世武功秘籍,低调中透着一股子“你们不懂”的傲气。
这样一个自带慢悠悠BGM的老城,突然闯进全国搞钱最快的地方,吆喝大家快来投资,这反差感,简直拉满了。
这还不算完。
当芗城区委书记石振棋站在台上,一脸诚恳地说“欢迎大家来投资”时,我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出台下那些商场老狐狸们心里的OS:“小老弟,情怀不能当饭吃,想让我们掏钱,总得给个理由先?”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童话,天上掉馅饼的事儿,通常都连着一个大陷阱。
结果芗城甩出来的牌,有点意思。
除了那些“我们这山好水好”的标准开场白,我抠出来一个关键信息——他们几乎是把“服务”两个字纹在了脸上,摆出了一副“您只管当大爷,剩下全是我的活”的架势。
什么“政策助力、精简审批、用地保障”,这话翻译过来不就是:“老板,您负责星辰大海,我们负责挖土种菜。您要是嫌麻烦,我们连饭都给您喂到嘴里!”
这套路,是不是有种海底捞的既视感?
就差帮你代驾、给你美甲了。
在别的地方,老板们是孙子,求着各路神仙盖章签字;到了他这儿,老板成了爷,直接翻牌子。
这种从“管理”到“服务”的姿态转变,才是这场秀里真正的核武器。
它精准打击了现在无数企业家的内心痛点:谁不想找个地方踏踏实实搞事业,而不是天天把时间浪费在人情世故的泥潭里摸爬滚打?
光有态度,口袋里没货也不行。
那现场签约的11个项目,总投资45.9个亿,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这些风口上一凑,确实有点真东西。
当然了,招商会上的“签约额”,就像方便面包装上的“图片仅供参考”,水分多少得挤一挤。
但你看他选的这些产业,都是有技术门槛、又能和本地优势结合的,说明人家不是在瞎撒网,而是瞄准了会下金蛋的母鸡。
更绝的是,他们不光拉项目,还顺手成立了个“大湾区芗城企业商会”。
这棋下的就深了。
说白了,就是把所有在大湾区混的芗城老乡们,都给串联起来,组了个“复仇者联盟”老乡版。
你想想,项目可能会黄,资金可能会跑,但“乡情”这根绳子,一旦系上了,就很难解开。
它构建的不是一次性的买卖关系,而是一个长期的资源池和人脉网。
以后老乡有难,群里吼一嗓子,那可比你登报打广告管用多了。
所以你瞧,一场看似普通的招商活动,背后其实是一整套精心设计的连环计。
它用“仆人式”的服务态度放低身段,用实打实的产业项目秀出肌肉,最后再用一张“老乡牌”打出情感暴击,直接攻心。
它让我们看到,在今天这个卷到没朋友的时代,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小城,为了生存和发展,到底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和智慧。
这感觉,就像一个大家以为只会打养生太极的老师傅,突然在擂台上打出了一套凌厉的组合拳,让人眼花缭乱,又忍不住想叫好。
那么,这套拳法,到底能帮芗城在这场残酷的城市竞争里,打出一个怎样的未来?
这45.9亿,会是燎原的星星之火,还是只是一场热闹的烟花秀?
这戏,才刚刚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