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日本旅游现“阴阳菜单”,扫码点餐竟成宰客新套路
产品展示
日本旅游现“阴阳菜单”,扫码点餐竟成宰客新套路
发布日期:2025-09-19 04:10    点击次数:75

近日,多名赴日中国游客在社交媒体密集发声,称在东京、大阪等热门商圈遭遇“菜单双标”。 有游客扫码点餐后发现,中文界面显示的“迷你套餐”标价4000日元,日文菜单同品类只需1500日元。

菜单分中日版本,价格天差地别,已非个别现象。 旅居东京十余年的华侨陈先生亲历此事,向媒体证实部分餐厅刻意隐藏低价菜品,仅向外国游客推送高价套餐。 店员听到中文对话,主动递上中英文菜单,内容与日文版截然不同。

此类操作多集中于游客密集区域,利用语言屏障与信息差精准收割。 扫码点餐系统成为新式“宰客工具”,界面语言切换即触发价格跳涨。 有游客事后比对菜单才知被“温柔一刀”,因行程匆忙难以维权。

菜单上的价格游戏,早有预谋。

东京部分餐厅多年前就推出所谓“观光客菜单”,内含5000日元起步的套餐,本地人常吃的千元海鲜饭则被彻底抹去。菜单设计暗藏玄机,低价选项在中文界面“人间蒸发”。

陈先生六月与同事进居酒屋,用中文交谈后,店员立即奉上中英文菜单。 他坚持索要日文原版,对比后发现炸鸡从600日元涨至1000日元,刺身烧鸟和牛则占据全部版面。

菜单不是翻译错误,是系统性筛选,只留贵的,藏掉便宜的。 扫码点餐更隐蔽,后台根据语言自动推送高价组合,游客毫无察觉。 点的是“迷你”,付的是“豪华”,系统从不提醒你还有更实惠的选择。

商家无需口头抬价,技术手段完成价格区隔,既规避明码标价争议,又实现利润最大化。

游客成了沉默的提款机。

不少游客在社交平台晒出账单,抱怨“吃得不多,花得不少”。 有人以为日本物价本就高昂,默默买单。语言不通的游客,最容易被菜单牵着鼻子走。 陈先生指出,居酒屋本是平价餐饮代表,本地人点五六百日元小菜配啤酒是常态。 外国游客拿到的菜单,起步价直接翻倍。

菜单上不见平价选项,不是没有,是商家不想让你看见。 部分游客事后用翻译软件扫日文菜单,才发现被“温柔收割”。 维权成本高,多数人选择忍气吞声。 商家吃准游客行程紧凑,不会为几百日元较真,不会回头找麻烦。这种“一锤子买卖”思维,在热门商圈悄然蔓延。

信息差是宰客的温床。

陈先生强调,阴阳菜单尚未普及至全日本,但游客聚集区已成重灾区。 商家不靠服务取胜,靠信息壁垒赚钱。 游客若无本地朋友带路,极易中招。 他建议同行者坚持索要日文菜单,用手机翻译软件逐项比价。

菜单在手,翻译在侧,价格陷阱无处遁形。 有经验的游客会主动要求查看纸质日文菜单,或直接指隔壁桌菜品下单。 拒绝扫码点餐,有时是避坑第一步。 部分餐厅见游客执意要看原版菜单,态度会迅速软化,甚至主动推荐实惠组合。 商家并非不怕投诉,只是赌你懒得较真。

平台与监管尚未形成合力。

目前此类投诉多散见于社交平台,缺乏集中曝光与官方回应。 游客维权声音碎片化,难以形成舆论压力。 日本消费者厅尚未针对“阴阳菜单”出台专项指引,餐饮协会也未发布行业自律倡议。 法律未明文禁止菜单语言差异化定价,监管存在灰色地带。

有律师指出,若菜单未标注“外国人专用价目”,可能涉嫌价格欺诈。 实际操作中,举证困难让多数游客放弃追责。 扫码系统后台数据不公开,游客无法证明菜单被人为操控。 商家一句“翻译误差”或“套餐内容不同”,便能轻松搪塞。

游客自救指南正在民间流传。

资深旅日博主开始整理“避雷餐厅清单”,标注哪些店铺存在菜单差异。 民间力量自发填补监管空白,形成互助网络。 有游客在点评平台新增“菜单语言陷阱”标签,提醒后来者警惕扫码点餐。

分享遭遇不是抱怨,是给下一位游客递一把伞。 陈先生建议,点餐前先观察本地人吃什么,拍照比价再下单。

眼睛看到的实惠,比菜单写的更真实。 部分游客开始携带便携翻译器,现场朗读日文菜名,逼商家拿出真实菜单。 技术本无罪,用对了是桥梁,用歪了是镰刀。

别让一次旅行,变成一堂昂贵的消费课。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