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穿越成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检力挽狂澜灭建奴征欧洲
产品展示
穿越成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检力挽狂澜灭建奴征欧洲
发布日期:2025-07-10 17:06    点击次数:119

嘿,哥们!这本书,简直是男频界的清流,让人欲罢不能!从开篇就紧紧抓住你的心跳,每一个转折都像是精心设计的惊喜。主角的成长之路,既有热血沸腾的激战,也有细腻入微的情感纠葛,看得我直呼过瘾!别告诉我你还在犹豫,错过它,你的书架可就少了一份精彩绝伦的宝藏!赶紧翻开,保证让你停不下来!

《穿越明朝当皇帝》 作者:少司寇

第1章穿越成了崇祯皇帝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初。

京师。

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看着愁云密布的紫禁城,叹了一口气。

不久前才被一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青年附身的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穿越大明后的开局惨了点。

因为熟知历史的他知道大明现在离灭亡只有五个月的时间。

而他这个皇帝按照原有历史的发展,四个多月后就会挂死在煤山上。

事情是这样的,与崇祯皇帝同名的现代青年朱由检穿越前正在开车去北京的路上,可谁知开着开着他就遇到了一股沙尘暴,然后来到了大明,成了与自己同名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而现在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就因此拥有了来自后世现代青年朱由检的灵魂,但也依旧融合了他这个皇帝原有的记忆。

在朱由检现在的记忆中,他这个皇帝是因为刚接到大明最后一支精锐主力被李自成全歼的奏报而气死过去的,然后就因此变成了现在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既来之则安之。

职场抗压能力比较强的朱由检最终还是接受了自己现在新的身份。

而且,他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王朝只有五个月的时间而过于失落。

因为确切地说,在朱由检看来,虽然李自成即将攻破大明京师,但其实大明在南方的统治还是完整的。

如果崇祯不是自杀,而是提前学唐朝皇帝李隆基逃离北京去南边的话,没准大明还有救。

所以,朱由检也就没有那么担忧,他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在大明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

而且据朱由检所知,明成祖永乐大帝就已经给他的子孙们准备了这条后路,不然也不会设北京和南京两个首都,还设两套班子。

朱由检觉得自己只要跑到南京去再重整旗鼓,到时候卷土重来也未可知。

实在不济,保住南边半壁江山,划江而治,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据朱由检所知,现在的大明虽然民不聊生、烽烟四起,但都是发生在长江以北,而且小冰河气候带来的干旱、严寒以及鼠疫等也都基本上是集中出现在北方。

而现在的长江以南尤其是江南一带依旧是人烟阜盛,基本上没有战乱,甚至也没有大规模民变,民心也还在。

所以,朱由检觉得自己跑去南京再建一个南明还是有希望的。

那样的话,他没准还能体会到当古代皇帝的真正快乐,比如把秦淮八艳召进宫里,挨个检查身体。

事实上,朱由检记得历史上就是因为崇祯在李自成兵围北京城前夕没有南迁而是自挂煤山,而导致了后面的南明王朝光是因为争夺立谁为君王都争论了一年,直接错过了防御满清南下的最佳准备时间。

现在的朱由检可没那么傻。

当然,他其实也不想做一个吊死鬼。

所以,朱由检决定必须尽快南迁,逃离北京城,不能因为“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这个面子而不要了性命!

不过,朱由检也知道自己想要南迁也没那么容易。

因为他是皇帝,想要离开京城,无论去任何一个地方,肯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一定会遇到很多阻力。

首先是许多产业在北方的京城权贵和北方官员。

朱由检觉得他们肯定不希望自己南迁。

其次是已经为了升官发财梦而暗自投敌或已经投敌的权贵官员们。

再有就是一帮要面子的老顽固们。

不过,朱由检也有对策,他是皇帝,想阻止南迁的,他自然是要直接砍了的。

没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听话就直接咔嚓杀掉,顺便还能借此机会抄一波家,发一笔财,将来好有钱去招兵买马。

现在的他可不是以前的崇祯还要顾忌一下脸面。

其实,朱由检穿越后就立刻查看了自己的内库,但他发现自己的内库只有七万两白银。

这对于一个皇帝而言,算是穷得叮当响了,要知道每年大明光是支付辽东的军饷都是七百多万两白银。

很明显,他的这些钱已经养不起辽东的那帮兵了。

而朱由检却清楚地记得历史上的李自成入北京城后可是直接从投降李自成的明朝官员中拷掠出了七千多万两白银。

七千多万两啊。

是他这个皇帝现在所有家产的一千倍啊!

后来李自成兵败于建奴,这笔钱自然是落入了建奴之手,朱由检想想都觉得痛心,他真想在南迁的时候把这笔钱拿走,有钱就好练兵,到时候何愁不能依托南方抵抗满清?

但要抄家就得有自己的兵,没有自己的军队,即便是皇帝也没有用。

朱由检记得自己这个皇帝在历史上曾因为吴三桂要一百万两军饷而求这些权贵官员们捐饷,结果这些官员们一个个都哭穷,其中内阁首辅魏藻德更是说他清廉到只有五百两,然后拿出全部家产即五百两捐饷,结果这魏藻德投降李自成后,被李自成麾下大将刘宗敏直接拷打出十五万两白银。

可见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不强行抄家的话,这些铁公鸡一样的权贵官员是不可能拿出钱来的。

但朱由检记得自己现在可直接掌控的兵马已经没有什么多少了。

而大明最后一支由他这个皇帝掌控的精锐劲旅主力不久前刚随孙传庭一起葬送在了陕西潼关,被李自成全歼。

朱由检记得他的这支精锐劲旅主力官方名字叫做勇卫营,是他于崇祯九年命内廷太监曹化淳招募训练的,主要将领有孙元化、黄得功、周遇吉等。

不过,朱由检记得虽然勇卫营主力跟着孙传庭一起被李自成农民军全歼,但勇卫营还有两支余部由黄得功与周遇吉统领着。

其中,黄得功带着这支余部在湖广与张献忠作战,而周遇吉则在山西防备李自成。

现在朱由检打算将战略重心南移,自然是要放弃山西、辽东这些北方地区的,所以,他决定先把周遇吉调入京城,以确保自己这个皇帝顺利南迁。

而黄得功在南方离京城太远,进京所需时间长,何况还需要在南边防备着左良玉与张献忠等,自然调周遇吉进京是最合适的。

对于周遇吉的忠诚度,朱由检还是放心的。

这也是他作为一个穿越者的优势。

因为他记得历史上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后是一路高歌东进,沿途山西各关的明军守将尽皆望风而降,只有周遇吉不接受李自成的招降而拼死力战,在宁武关与坚守七天七夜直至粮尽全家尽皆战死,可谓是一员值得信任的忠臣猛将。

不过,朱由检知道自己要是调周遇吉进京肯定会导致李自成攻陷北京的时间加快。

但他觉得既然要放弃北方,李自成早一个月晚一个月攻陷北京差别其实不大。

因而,朱由检一想到这里,立即就叫来了太监王承恩:“拟旨,加封周遇吉为宁武伯,令其速领所部官兵与家眷进京听命!不得有误!另着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严密打探京城百官动静!”

第2章下旨南迁

下旨让周遇吉进京后,朱由检知道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等周遇吉带兵来京城,这样他手里才能有自己的精兵。

这就好比一位大侠,他得有自己的利器,才能闯荡江湖一样,朱由检也得有自己的一支可堪为手中利剑的精兵。

所以,朱由检这些日子一直在等,等着自己的利剑到来。

“陛下,夜深了,加件衣服吧。”

说话的是周皇后,朱由检的妻子。

现在的她穿着一件半旧襦裙,白玉般的手指正捻着针线,刚把最后一个补丁缝好,然后就拿着这件已经有四五个补丁的袍子起身过来披在了朱由检的后背上,且伸手抱住了朱由检的腰,白皙的脸贴在朱由检瘦削的后背上,任由宫灯在风中飘摇着。

大明已经国匮民穷,每年七百多万两的辽饷和不到三百万两的国库收入,让帝国财政早已是寅吃卯粮,无法支应,作为皇帝的朱由检也只能节俭,穿补丁衣服,辞退宫女,针线上的活也多是皇后妃嫔们自己做。

朱由检略微有些紧张,毕竟他现在是被这么个温柔的少妇抱着。

但他能体会到这位少妇皇后对自己的爱,因而,朱由检主动握住了她白白嫩嫩的一双柔荑:“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妾身只愿一辈子跟在陛**边。”

周皇后莞尔一笑,如柳叶般的娥眉间带着些许忧色,她虽深居后宫,但也已感受到大明已经是日薄西山,因而言语间也就难免有表示将来要与朱由检一起殉节的意思。

朱由检也听出了周皇后的意思,只笑着安慰道:“说这事还早,大明还有希望的,再说,朕将来还要与爱妃白头偕老呢。”

说着,朱由检又道:“夜深了,我们睡吧,朕为你解衣。”

周皇后“嗯”了一声,脸微微有些泛红。

……

“大司马,你且看看,这二十位女子都是崇祯那家伙谴退出的宫女,个个天香国色,连本国公都有些按奈不住,想要一亲芳泽,不过她们都是我准备给新皇帝陛下李自成的礼物,您觉得如何?”

成国公朱纯臣笑着对被他请来赴宴地兵部尚书张缙彦说了一句,然后指向了面前的一排少女。

张缙彦早已看得是口干舌燥,连忙颔首点头:

“果然皆绝色也!这些都是天家侍女,本来就是侍候皇上的,也就只有我们新皇帝陛下闯王才能享用,但成国公,你是不是该感谢本官,若非本官让人上疏建议皇帝谴退宫女节省开支,你也没机会得到这么多绝色宫女,因而可以在将来向闯王献媚!”

“自当如此,这是礼单,价值一百万两白银,不成敬意,到时候闯王称帝,公再被重用时,还请照拂朱家。”

成国公朱纯臣说着就命人把礼单拿到了兵部尚书张缙彦面前来。

张缙彦见了礼单就笑了起来:“好说,好说!明日本官必向皇上荐举你守宣武门,到时候闯王攻城,公可开宣武门城门迎闯王,必会有大功一件,再加上二十美宫女,说不定依旧会是新朝国公爷。”

“如此多谢大司马!”

成国公朱纯臣十分高兴。

“但这些日子,我们得盯紧皇上,可别让朱由检有机会逃出京城,到时候闯王进城,我们还能趁机抓住朱由检,献给闯王,那样将又是大功一件!哈哈!”

张缙彦阴险地笑了起来。

朱纯臣也很兴奋地一拍桌子:“大司马果然睿智!此言甚是,吾等定不能让朱由检有机会出京城,定要将其严加看紧!”

说着,朱纯臣就道:“这桌酒席已经凉了,再上一桌,老夫要与大司马把酒言欢!把老夫的姬妾们都叫来,好好陪大司马喝酒。”

朱由检此时已从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这里得知了此朱纯臣和张缙彦夜会的事。

因为朱由检要防止将来南迁出现差错,所以他就提前让锦衣卫暗中加强调查这些在历史上后来主动开城门投降建奴的权贵官僚在做是什么,而成国公朱纯臣与兵部尚书张缙彦这两个历史上率先开内城城门投敌的叛臣自然在他的重点监视之内。

但朱由检没想到的是,他真的因此提前得知兵部尚书张缙彦已经与成国公朱纯臣勾结在一起要投逆贼李自成。

“这么快就想卖了朕?不过,这些权贵官僚看来说真的有钱,随便送个礼就是一百万!比朕富有得多!朕穷的都穿补丁衣物了!哼!还想拿朕放出去的宫女送闯王!”

朱由检拉下脸来,然后问着王承恩:“周遇吉部进京没有?”

“回陛下,今晚刚进京,已安排在南苑休整。”

王承恩回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明日令周遇吉带所部五百军士带甲上殿!”

接着,朱由检就下旨明日早朝。

次日,朱由检在周皇后的服侍下早早地起了床。

不过,周皇后不知道朱由检要南迁,只问道:“陛下昨晚似一夜未睡?也未亲近臣妾!陛下是有何心事?”

“日后便知。”

朱由检没有打算提前告诉任何人关于他决定要南迁的打算,包括他的皇后。

连刚刚来到京城的周遇吉也不知道,因为朱由检担心他哪怕提前一刻透露此消息都会导致南迁之事出现差错。

现在的他必须得万分谨慎,因为他是在与整个历史大势在做斗争。

当然,历史上陪他一起自缢的王承恩知道这事,因为他得让王承恩为自己拟南迁的旨意,但他没让王承恩告诉谁。

王承恩虽然内心惊讶于皇帝为何突然这样做,但他没有说什么,因为他服侍崇祯多年,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为内臣者,当忠诚听话,无条件服从陛下的一切决定。

但朱由检没让周遇吉与所部军士出现在殿内,而是藏在了殿后,以免被张缙彦等准备投靠李自成的官员发现自己增加了兵力而都不敢反对自己南迁,而使得自己找不到抄家的理由。

这还是朱由检第一次上朝,但他现在还没有心情去仔细体验上朝的感觉,只是让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直接宣布了自己要南迁的旨意。

“……朕有愧于北方子民,然闯贼势大,建奴入关如入自家内苑……为将来振兴中华计,不得不南狩以待时机,他日必将北伐,以复北境,告天下北境臣工军民,朕允诸位自离家园,迁徙南方,仍为大明子民,若不愿南迁者,非大明食俸之士,将来复土不追其罪……免天下三饷,并准地方有能为者自办团练,以守御家园……”

王承恩念完后,文武官员们十分惊讶,他们都没想到皇帝陛下会突然下旨要南迁,而且还免除了三饷。

朱由检本来想带着皇宫内眷和周遇吉等偷偷离开京城的,这样无疑更安全点。

但朱由检想到他作为大明皇帝有责任让全北方的士民知道自己的去向和打算,也有必要让世人知道自己这个皇帝还在,而且已经去了南方,以避免将来满清入关侵占中华时,而导致群龙无首。

所以,朱由检最终决定还是明旨宣布自己要南迁的消息,并要求将自己的圣旨内容在自己撤离后张贴于京师城门各处以及让各省地方官将圣旨内容张贴于各地城门。

但同时,朱由检也借着此次下达南迁的诏书免除了他即位以来因为辽东战事与剿匪加征的三饷,以避免贪官污吏再借此机会盘剥百姓,加剧内部阶级矛盾,也避免将来满清入关后借此施恩于民,进而收取民心。

而且,朱由检还准许民间办团练,发展地主武装,也算是避免将来他这个皇帝依旧败了后,还有更多的汉家儿郎有力量与建奴对抗。

但朱由检这圣旨一宣布后,文武官员皆很惊讶,也很意外。

张缙彦首先站了出来:“陛下,不可南迁啊,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陛下岂能做逃亡君主!何况,如今闯贼只流窜于陕西,而未威胁京师,是故,臣建议陛下启用成国公朱纯臣为京营提督,守宣武门,招募兵马,整顿京营,如同当年整顿京营建勇士营而击退建奴一样!”

朱由检冷眼看着张缙彦,没有理会这个已决定投靠李自成的叛臣,只问着其他大臣:“还有要阻止朕南迁的吗?”

这时候,成国公朱纯臣站了出来:“陛下!臣认为大司马所言甚是,臣愿召集兵马,为陛下守城!”

紧接着,其他官员也有很多站出来吩咐附和,阻止崇祯帝南迁。

朱由检则道:“非朕想南迁,而是时运如此,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朕他日必会重夺京畿,也非朕一人南迁,而是北方臣民尽皆南迁!朕意已决!诸卿不必再议。”

“陛下!”

这时候,张缙彦突然大喝一声,然后站了出来,露出其本来面目来,冷笑着问道:“陛下真以为你能南迁吗?”

朱由检淡淡一笑:“你还能阻止朕?”

“陛下现在京城中所遗禁军不过三千,而有这三千禁军尽皆掌于臣与成国公之手,臣与成国公不同意,陛下真以为你出得了京城?”

兵部尚书张缙彦说道。

与此同时,成国公朱纯臣也站了出来:“请陛下收回圣意!”

“怎么,这闯贼还没打进京城,现在大明就已经不是朕说了算了?”

朱由检见此冷言问了一句,拳头捏得很紧。

第3章阻朕南迁者,全部立即处死!抄其家产!

“陛下想必自己也清楚局势,你已不是一年前的陛下了,您的直属精兵主力上个月已随孙传庭没于李自成之手,现在城中唯一的三千禁军,早已变成臣等家丁,由臣与成国公等自己掏银发饷,陛下觉得他们会听你的吗?”

明朝后期军制是兵部尚书总领内外兵权,京营兵马也由兵部尚书管理,同时也会有一名勋贵和一名太监协助管理,但基本上实权在兵部手里。

所以此时的兵部尚书张缙彦说京城中唯一的三千禁军听他一人的,倒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禁军左都督熊通!你站出来,告诉陛下,你愿陛下南迁乎?”

张缙彦这时候也为了向朱由检证明京城已经不是他这个皇帝说了算,因而也就把直接负责统领三千禁军的左都督熊通喊了出来。

这个历史上投降李自成的武将此时只低着头,不敢看朱由检:“臣请陛下仔细考虑大司马的建议。”

“你们!你们是要造反吗?我大明还没亡呢!”

朝堂上自然也还是有忠臣的,大学士蒋德璟这时候站了出来,怒吼了张缙彦一句。

襄城伯李国祯也看着朱纯臣,一脸惊骇:“成国公,你何时投了贼?你们朱家可是世受国恩啊!你居然也会跟着威胁陛下!”

李国祯说着就朝朱由检拱手说道:“陛下!臣认为他们就是在造反谋逆!”

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也恶狠狠地看着张缙彦:“姓张的,你欺负我锦衣卫已无人吗?!”

张缙彦这时候笑了起来,他倒也不想在李自成攻入京城前落得一个反贼的骂名,那样只怕李自成也不会用他,所以他没有要造反,只得意地看着朱由检:“臣无意造反,臣只是想谏言陛下三思而行。”

朱由检怒极反笑起来:“幸好朕早已料在先,张缙彦,朕知道你张家是晋商大族,其家业皆在北境,不愿离开京城,朕可以理解的,但朕没想到你还包藏祸心,竟欲控制朕献于闯贼!

“宁武伯周遇吉,带着你的人都出来吧!”

朱由检说着大喝一声。

朱由检话音一落,整个大殿内的两侧门帘内响起铁甲窸窣声。

没多久,周遇吉便带着五百军士出现在殿内,且各个着铁甲,皆是王承恩奉朱由检旨意在内廷兵仗局里临时凑起的五百副铁甲,毕竟这样才能让这五百军士彰显出帝王亲军的气质。

张缙彦、朱纯臣、熊通见此皆面色大惊。

但张缙彦还是没有认输,只喊道:“原来是山西总兵官周大帅,周大帅应当也知道天命已归闯王,何不与本官一起投附闯王,只要周大帅肯,本官愿奉百万两银劳军!”

很明显,张缙彦以为周遇吉会被自己的银子打动,而不知道周遇吉是一位忠臣。

周遇吉则冷哼一声:“周某不是卖主求荣之人,大司马不必白费心思了!”

张缙彦这才彻底惊愕地看了朱由检一眼:“怎会如此,陛下是什么时候把周遇吉调来,又为何能确定周遇吉足够忠心?”

而这时候,兵部左侍郎张凤翔已主动站了出来:“陛下!朱纯臣、张缙彦等意图挟持君父,罪大恶极,臣请陛下将他们严惩,抄家灭族!”

“准!”

朱由检当即回了一句,然后看向周遇吉,吩咐道:“刚才阻朕南迁者,全部立即处死!抄其家产!”

朱纯臣见此欲哭无泪起来,慌忙跪了下来:“陛下!饶命啊!臣刚刚那样,皆是受叛贼张缙彦挑唆,臣是忠于陛下,忠于大明的啊!臣愿奉十万两白银给陛下招兵买马!”

朱由检听到朱纯臣给自己只献十万两再想到昨晚他从锦衣卫那里得知他给张缙彦送礼都送百万两就更加气愤了,当即大喝道:“杀!”

“遵旨!”

周遇吉和黄得功一样,都是当年以平民身份入勇卫营然后被朱由检提拔到了今天这个位置,所以这两人对皇帝都非常忠心,觉得是皇帝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所以这两人在历史上都是为大明效忠而死。

如今,周遇吉自然也会毫不犹豫地执行朱由检的旨意,何况周遇吉现在还被加封为伯爵,自然更加感念皇恩浩荡。

只见他当即亲自拔出刀来,然后一刀朝成国公朱纯臣劈了过去。

咔嚓!

朱纯臣的人头当场滚落在地。

张缙彦见此拔腿欲跑,但被朱由检藏在殿内的甲士给拦住了,因此,张缙彦也只好转回身来,跪在了朱由检面前:“陛下饶命!臣知罪!”

朱由检今日是带剑上殿的,不过被他放在了宝座后面,此时朱由检亲自拿出剑来,朝张缙彦走了过去。

如今天下动荡,他知道自己作为皇帝,迟早都会处于险境,迟早都免不了要亲自上战场杀敌,如今自然有必要杀杀人,练练胆子,所以,他决定亲自杀掉兵部尚书张缙彦。

但为防这张缙彦表面是个文官其实有武艺,他还是先让周遇吉派人将这张缙彦给摁在了地上。

然后,朱由检拔出剑来,直接朝张缙彦的脖子处刺来,狠狠地刺了一剑,搅了几下。

张缙彦当场毙命!

而朱由检脸上与陈旧的龙袍上也被溅洒了许多鲜血,一时间在场的文武官员都不禁害怕起来,哆嗦着,连周遇吉和他带来的甲士看见皇帝陛下这个样子都有些后背发凉,皇帝陛下果然不愧是天子啊,真正威严十足!

左都督熊通已经双腿打架地倒在了地上,忍不住尿了,然后哭着向朱由检求饶:“陛下,饶命,臣,臣也只是一时迷了心窍啊!”

朱由检懒得理会,将手一挥,其身后的甲士便将熊通乱刀砍死。

一时间,整个大殿内出奇的寂静,没人再敢发声。

朱由检这时候只命道:“设立南迁总筹备处,宁武伯周遇吉、文渊阁大学士蒋德璟、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襄城伯李国祯、兵部左侍郎张凤翔六人为总筹备处辅政大臣,全面负责南迁一事!”

“要求以最快时间最大程度带走朝廷重要物资,还有工匠也带走,告诉他们,若工匠愿随朕南下,皆除匠籍,免班匠银,以争取给敌人留下最少的财产和人才!”

“具体分工是:宁武伯周遇吉负责确保南迁安全顺利进行,蒋德璟负责确立南迁时间表,拟定南迁计划,李国祯招募民夫,注意防范有鞑子混入,王承恩负责内廷南迁事宜,锦衣卫吴孟明负责联络京城权贵官员和抄家,张凤翔负责物资搬运;张缙彦等不愿南迁的皆视为从逆,一律抄没家产,包括一直不表态的内阁首辅魏藻德。”

朱由检说完就宣布了退朝。

一直装傻的魏藻德一听大惊,忙跪了下来:“陛下饶命啊!臣支持南迁啊!”

第4章陛下万岁!

“你支持南迁?那为何张缙彦意图弑君,你没有站出来?!你作为堂堂内阁首辅,文官第一人,竟坐视奸贼威胁朕,可见你内心是并无朕!也想让朕葬身在京师!”

朱由检朝魏藻德冷冷一笑说了起来,他才不会放过这个后来投降李自成的奸臣。

魏藻德一时害怕极了,继续磕着头:“陛下饶命啊!臣知罪!臣知罪!臣真的知罪啊!”

朱由检懒怠理会他,直接就宣布了退朝。

……

而接下来,周遇吉、蒋德璟、张凤翔、李国祯、王承恩、吴孟明六人便开始忙碌了起来。

南迁之事也因此正式开始提上日程。

接下来,朱由检先让周遇吉带一千精兵突袭了京营现在唯一的三千禁军,将这三千禁军缴了械。

这三千禁军本身就以老弱病残为主,而不是什么精兵,而且其领兵大将熊通已被杀掉,也群龙无首,再加上都没什么准备,因而也就很顺利地被周遇吉所部缴械。

然后,成国公朱纯臣和张缙彦的家丁自然是被全部处死。

剩下的禁军则自行解散。

朱由检没打算留用这些老兵油子,这些人打仗怕死还纪律散漫,何况早已沦为了豪门大户的杂役,根本就没什么打仗经验,甚至连火器也不会操作,留着只会败坏军纪。

朱由检觉得自己将来要练兵只能重新招募青壮流民,重新训练。

不过,就在朱由检下达南迁诏书后没多久,王承恩就突然跑了来:“陛下,前阁老范景文求见陛下,以求陛下不要南迁。”

“范景文?”

朱由检知道此人,因为《明季北略》里记载的很清楚,这位后来在崇祯十七年二月被重新启用为内阁大学士的阁老最后全家二十多口为大明殉节而死,他自己更是绝食而死,但朱由检没想到这算是忠臣的范景文居然会阻止自己南迁。

但朱由检突然也有了主意,立即让王承恩宣见范景文。

范景文一来就跪在了朱由检面前:“陛下,如今闯贼不过乱于陕西,京师无虞,应固守,弃而南迁是非良策啊,臣请陛下勿要南迁啊!不然,陛下这是要置北境子民、祖宗陵寝于何地?”

朱由检拉下脸来,问道:“范景文你不怕死吗?”

“若能让陛下改变主意,臣宁愿一死。”

范景文说道。

“孙传庭已经战死,朕最后的一支精锐劲旅被全歼,你让朕拿什么守京师,他闯贼虽现还在陕西,但他若要来攻打京城,爱卿认为沿途各关有几人能守住?难道爱卿真欲置朕于险地,将来帝亡于京,而使得天下勤王者无王可勤,以致天下大乱吗?还是你也投了闯贼,有意要逼朕留此危境,等闯贼来割朕头颅,如此便可轻易亡我大明基业?!”

朱由检说着就质问起范景文起来。

“陛下!臣……”

范景文一时语塞,他不得不承认的确如朱由检所言,孙传庭一死,皇帝陛下已无任何家当,守在北京只是等死。

但范景文还是建议道:“陛下可令太子去南京监国,而陛下固守京师,臣愿为陛下重新募集兵马。”

“太子年幼,若朕殒命于京师,他如何独撑危局?国库已无存银,而内库不过七万两,哪有余钱练兵,何况已来不及,南迁之事,朕意已决,爱卿不必再劝,爱卿既不愿朕弃京师,朕有意托付爱卿替朕守北境之地,留守京师,爱卿可愿意?”

朱由检说着就问了一句,他见范景文就是想在大明留下一位靠得住的大学士,这样也好为自己南下重整兵马争取更多的时间,不然,自己如果真的拍屁股走人,不留个有地位的人在这里坐镇,也的确会使得整个北方陷落的更快。

范景文没想到皇帝陛下让自己留守京师,但他也知道皇明不可违,也知道如果皇帝离开京师,的确需要一个人留在北方坐镇,也就回道:“臣愿为陛下留守北方,要么城陷,要么臣死!”

“爱卿果然忠诚可嘉!”

朱由检说着就亲自扶起了范景文,然后看向王承恩:“拟旨,起复范景文为华盖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师,令其督师北直隶、山西、陕西、山东、辽东诸地兵马,上述地域文武官员悉听其节制,有便宜行事之权,可先斩后奏,留守京师。”

朱由检给范景文的权力很大,简直可以说是北方王,不但军政大权一把抓,甚至还能先斩后奏,但其实到现在这个情况也没什么意义,因为崇祯一走,大明现在根本没任何兵马可以指挥。

但范景文也只能临危受命,开始筹集钱款,招募愿意留京的民众守卫京师。

而南迁筹备处方面,蒋德璟这里则按照朱由检的吩咐开始正式确立了南迁的行进地点与时间安排。

而兵部左侍郎张凤翔则升任兵部尚书,并总督京畿、山东、河南三地,且通知顺天巡抚与保定巡抚等安排各地官员准备沿岸粮草与船只,以及保证运河附近安全。

李国祯则带着朱由检给他的内库最后七万两里的五万两以及五千石粮食去京城中招募民夫,组成临时承担搬迁功能的民夫,且由周遇吉妻子汪氏领兵五百协助,以防范招募民夫中混入建奴或闯军奸细。

而王承恩这里则开始组织内廷的内军即宦官组成的军队与宫女开始为皇帝朱由检和其他皇室成员收拾金银细软并打包,而朱纯臣府里的二十名宫女也回到了内廷,也被安排了活计。

吴孟明和他率领的锦衣卫则不再维持秩序,而是疯狂抄家。

因为维持秩序的任务已由周遇吉所部六千兵马代替。

“户部左侍郎党崇雅阻朕南迁,抄家灭族!”

“工部右侍郎李有亮阻朕南迁,抄家灭族!”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黄珍堂阻朕南迁,抄家灭族!”

……

等到朱由检离开京城前夕,锦衣卫便已为皇帝朱由检抄得金银合计一千多万两,古玩玉器更是不计其数。

南迁准备工作与善后工作一直在顺利进行着,但在离京前一天,朱由检再次宣见范景文,郑重托付起来:“以后京师与北地子民和皇陵尽皆托付于爱卿了。”

范景文道:“臣定不辱使命!”

“无论闯贼入京,还是辽东吴三桂投建奴,导致建奴入关,爱卿不可殉节,但应投敌,这是给你下的最后一道旨!爱卿不可抗旨!”

朱由检说道。

“陛下!”

范景文很惊愕,因为他的确做好了自杀的准备,毕竟他也知道京城其实是守不住的,何况皇帝都走了,但他没想到陛下会不让他自杀

“为了将来大明能尽快收复北方,爱卿要会忍辱负重,所以,朕要你投降做冯唐,最好在敌人朝堂中担任高官,如此才能与朕通报消息,朕方可知敌人内部底细,朕会令锦衣卫派眼线与你接触,同时,现在就让吴孟明把最忠诚的锦衣卫以你贴身仆人的身份留在你身边。”

朱由检说着就道:“吴孟明带他进来。”

没多久,吴孟明便带了一少年进来:“还不见过陛下!”

这少年便跪在了朱由检面前。

朱由检看了这少年一眼,认真记住了这少年的样貌,看向吴孟明:“他是谁?”

“臣的儿子吴峰”。

吴孟明回了一句,眼眸中闪现出一丝复杂的神色。

朱由检点了点头:“那看来是可靠的,朕会记住你,也会记住你儿子,记住你们吴家的。”

吴孟明忙也回道:“臣一家乃锦衣卫出身,为锦衣卫者,自当为陛下效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由检笑了笑,内心很是感动,历史上的锦衣卫吴孟明死于李自成麾下大将刘宗敏之手,也算是为大明捐躯,自然算是忠臣。

接着,朱由检则看向范景文:“爱卿,现在他便是你范家的奴仆,给他取个名字吧。”

“如此,便叫他范北,但愿帝驾他日能重返北都。”

范景文说着就看向朱由检:“陛下以为如何?”

朱由检颔首点头,对范景文说道:“待朕重返北都,就是爱卿重为汉家之臣时。”

“陛下!”

范景文跪拜在地,抽泣起来,呜咽着说道:“臣虽已年过古稀,但臣愿等陛下北伐归来!”

……

当天晚上,是朱由检在京师待的最后一个夜晚。

但朱由检这天晚上没有选择待在皇宫,而是来了周遇吉所部军营。

王承恩、蒋德璟、周遇吉、张凤翔、李国祯、吴孟明这六人自然陪同着朱由检一起。

不过,周遇吉等没想到九五之尊的皇帝陛下会来军营。

军营里的勇卫营官兵也没有想到,听见人喊“皇上驾到”后,就陆陆续续地都站了起来。

“朕早就想来看看他们,以后他们是朕重振大明、收复北方的根基,朕岂能连他们这些人都不认识。”

朱由检这时候笑着对周遇吉说了一句。

周遇吉则郑重地跪在地上,向朱由检叩首起来:“陛下降尊纡贵,亲临军营劳军,臣和将士们万分感动,愿以死报国!”

朱由检将周遇吉扶了起来:“爱卿请起!”

于是,周遇吉站了起来。

而朱由检则在这时候,主动与这些勇卫营将士说着话:“诸位将士,想必你也已经知道,朕要南迁,你们肯也以为朕是要逃离京城,以为朕怕了闯贼,但朕今天来就是要告诉你们,你们的皇帝没有怕闯贼,之所以南迁,是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将来朕会带着你们打回北方的,一定会的!”

周遇吉见此情景,知道皇帝陛下这是在拉拢军心,他倒也没有想要和皇帝陛下争军权的意图,也就先振臂高呼起来:“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