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这年头,世界工厂的选址都成了智力题。
绕了一大圈,“苹果帮”们还不是为了那点利润算计着全球跑。
话说回来,前几年谁没信过印度制造的“春天要来了”?库克亲自下场,把iPhone的“咖喱特供版”指标往上刷——25%啊,那都不是小试牛刀,是当年就拍着胸脯要干大事的节奏。
但现在你看,糗不糗,苹果公司跟一众美国企业一口气跑去印度避关税,结果碰上特朗普那个操作,让他们一脸懵圈——中国的关税,不声不响就掉到印度之下。
这一波操作,就问库克自个晚上还睡得踏实吗?
咱先不着急分析,先琢磨一个现实:为啥美国企业那么喜欢在全球范围“流浪”?资本的嗅觉比狗鼻子还灵,他们永远在寻找全世界最舒服的营商环境,不求最好,但求最便宜,谁让利润永远躺在成本和政策缝隙里呢。
2017年之后,中美贸易摩擦那根刺戳中了不少企业老板的屁股。
有“苹果们”带头,更多美国制造业巨头一起“跳槽”到了印度,搞得那股子全球分散产业链的热潮直冲云霄。
当时的局面,怎么看都像“避风港”。
印度人口多、薪资低,土地成本跟白菜一样。
库克他们理想化了,以为只要能让流水线迈进德里、班加罗尔,关税问题就能打个折扣,利润就能躺着数。
谁曾想,这剧情反转得比阿三小哥熬香料的锅底还快——特朗普突然发个行政令,关税政策翻脸就是快。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降到10%,总加起来也就20%。
转眼,印度这边顶着50%的税率,活脱脱把美国企业坑进了“锅里”——真不是王者荣耀里玩的五十层超级加Buff,这是真金白银的出血。
先来看里面的悲情主角,沃尔登伯格同志。
这哥们干的是玩具厂,两家厂子,生产线原本在中国。
今年4月特朗普还在高喊“对等关税”的时候,他一咬牙决定—转厂,印度去。
以为会有春天,谁知道关税生效比预期快。
赶不上最后一班快车,只能硬吞5万美元的税单。
这一幕,放在所有打着精明算盘全球搬迁的企业主心里,看着都倍儿心疼。
实际上,像沃尔登伯格一样的“避税难民”,现在美国市场上真不少。
满世界找低成本,结果没跑到安全区,直接扎进了“高关税陷阱”。
这就是现实版的“搬家踩地雷”—搬来搬去,还是差这一步。
当然,苹果公司自己也不在少数。
他们去印度投资建厂,库克满怀信心地想做印太战略的样板。
印度的土地和人力成本,真有诱惑力。
班加罗尔工厂的土地,一平方米合人民币十几块,还真是白菜价。
富士康给工人开的月薪,折换成人民币才千出头。
在美国企业老板看来,这是“次时代工厂”基地,利润流直通美企总部。
但你要仔细算账,这一波便宜真的买得来吗?
别看印度说自己“产业链开放”,实际上,配套却牛头不对马嘴。
苹果在印度整了几年的流水线,到了手机外壳还得靠中国供应。
连塔塔集团都没法扛住那一环。
至于更高技术含量的锂电池、稀土永磁电机,能造的几乎没有,全靠进口。
印度的产业链就像点菜,菜单全是中国那边递过来的,不是自家厨房就能炒全席。
组装可以凑活,核心零部件却填不上。
你说苹果们能不揪心吗?
本以为从中国搬到印度,是从“主场”搬到“次主场”,结果“配套”就是个配不上。
但是,关税只是个开胃菜,印度的税收系统那才叫真正的迷宫。
最近,苹果公司碰了一鼻子灰,税务部门像个薅羊毛高手,揪住他们四十多亿美元的问题不撒手。
用1967年老掉牙的《所得税法》,一顿操作,把“苹果”正常流程定性成“变相出口”。
这一整套印度式“税务普法”,就是告诉外企:“你以为你能玩得赢我?拿钱来!”
谁掌握税法解释权,谁就是最大的老板。
在印度,税局有点像“定时炸弹”,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炸的会不会落在你头上。
还有更难缠的,就是工会。
别以为印度经济落后,工会的力量那是真横。
全国据说八万个工会,说罢工就罢工,说涨薪就涨薪。
苹果在印度想安安心心建厂,那可不是看一眼工人就能解决,随时搞个大罢工,天天给你添堵。
这种“工会爆雷”,西方企业根本没见过。
印度工会用行动证明,只要他们不点头,企业啥事也干不了。
这也让“印度制造”永远都带着一层“不可控”的滤镜。
苹果想当印太战略支点,结果却发现自己被工会“卡了脖子”。
回过头看,中国制造的稳,就像家里的老底子钱庄,靠谱。
库克在釜山峰会前赶紧修复中国市场关系,也算是有先见之明。
那场工信部的见面会,他直说新能源领域要加码投资。
其实,苹果设立的可再生能源基金,100万兆瓦时的“绿电”,已经在中国扎根发芽。
外资看好这片土地,根本不是瞎蒙。
中国的供应链韧性,稀土、锂电池原料药,随便拎出来都是全球产业的杀手锏。
曾几何时,特朗普想让中国“答应”自己设置的贸易协议。
结果一记稀土“断供”,白宫就乖乖坐回谈判桌前。
外企不傻,看谁家供应链更稳更能“扛事”,绝对不会轻易去冒险。
还有,政策环境带来的长期信心,才是真本事。
中国已经公布了“十五五”规划,里面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全都是对产业的持续助推。
美国这边老搞“变脸”,特朗普的关税说加就加,说降就降。
“苹果们”刚从中国变阵到印度,扭头就被打脸。
这种政策的可预期性,对国际大公司来说太重要了。
你今天能赚的钱,谁敢保证明天不是亏进去了?
看中了中国政策的稳,外企才敢投入百年事业的规划。
这不是谁会说漂亮话就能办到的。
现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已经就特朗普“越权”发关税政策开了听证会。
那些在印度碰壁的美国企业,估计心里嗷嗷叫,恨不能跳出来反对他了。
这一出关税大战,把企业跑来跑去搞得像捉迷藏,最后发现,中国制造扎稳马步,依然是全球产业链的不倒翁。
关税黑天鹅再多,也难撼动中国制造的地基。
全球企业,谁都喜欢确定性,现在还不是都回来看中国的脸色?
谁能想到,一场“避税赛跑”把“苹果们”追进了税收沼泽,最后还得绕一圈返回原点。
转念再想,全球化这张地图到底该怎么看?
美国企业如果真想讲稳定、讲长期,实际上早该明白,地利与政策才是根本。
在印度折腾一圈,关税、税劫和工会三重压制下,最后还得认定中国市场的稳健。
这不是跟着风口满世界乱飞就能搞定的事。
回头看看这些“关税战难民”,我只想问一句,真的值得吗?
利润的诱惑终究还是抵不过“确定性”的安全。
你的企业,还愿意盲目搬家吗?
还是该好好琢磨琢磨,什么才是“长治久安”?
大家怎么看待美国企业这种“全球搬家绑关税”操作?
你是不是也有自己的观点,不妨在评论区说说。
点关注不迷路,下期还有更爆的企业故事聊给你!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