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光的三季报预告让近5万名股东瞬间沸腾,但仔细看数据,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可能下降高达30%,这份“超预期”的业绩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
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到8.47亿元至9.37亿元,同比增长171.08%到199.88%。
这个数字甚至略高于上半年170.57%的增速,难怪有投资者直呼“妥妥的超预期”。
但对比第二季度3.346亿元的净利润,第三季度预计环比下降3.05%至29.95%,这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东阳光1993年在上交所上市,如今已布局六大业务板块。
电子元器件和化工新材料是它的两大核心业务。
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公司专注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产品覆盖全系列,产能规模全球领先。
化工新材料则主攻氯碱化工和新型环保制冷剂,尤其在第三代制冷剂上优势明显。
公司还涉足算力、液冷服务器、储能等热门赛道,全资子公司东阳光液冷科技与中际旭创合作设立合资公司。
制冷剂行业的红利成为业绩增长的首要推手。
第三代制冷剂供应受配额限制,全球需求却在持续增长。
R32价格从2024年初的1.7-1.8万元/吨猛涨到目前的6.2万元/吨。
东阳光拥有6万吨配额,稳居国内第一梯队。
氟精细化工领域的技术积累让公司充分享受了这波涨价潮。
电子元器件业务则搭上了数据中心和储能行业的快车。
公司拥有“铝锭-电子光箔-电极箔-电容器”全产业链优势。
电极箔新生产线今年7月贯通,年化产能新增3500万平方米。
国内电极箔市场占有率超过60%,数据中心UPS用箔已拿下华为、曙光等大客户订单。
内部管理改革同样功不可没。
事业部制改革完成后,销、研、产三线协同效率提升。
销售费用率下降1.8个百分点,净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9%提高到11%以上。
大客户服务机制升级,根据需求定制销售策略,利润率明显改善。
2025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ROE达到12.3%,创2012年以来同期新高。
股价表现同样引人注目。
去年公司股价上涨61%,今年又涨97%,连续创出历史新高。
业绩预告发布前,股价已调整近一个月,投资者期待借此机会再创新高。
但高涨幅也带来高风险,主力资金可能借利好兑现获利。
公司与阿里云共建的浸没式液冷联合实验室近期落地。
PVDF冷却介质国产化替代空间约30亿元。
海外市场布局方面,公司在波兰设仓应对欧洲F-gas配额政策变化。
电极箔业务中高附加值产品占比35%,吨毛利领先行业18个百分点。
直接出口美国占比不足3%,受关税影响较小。
制冷剂价格上涨让公司利润大增,但全球配额收紧可能影响未来供应。
数据中心需求增长带动电极箔销售,但行业竞争也在加剧。
投资者留言中,有人兴奋表示“增长率下限171%远超预期”。
也有人冷静指出“环比下降说明增长动力可能减弱”。
公司近5万名股东中,部分人选择高位减持。
二级市场上,业绩预告发布后股价震荡加剧。
东阳光在第三代制冷剂领域的优势短期内难以被超越。
电极箔产能扩张持续巩固市场地位。
液冷服务器布局与热门赛道深度绑定。
但静态PE18倍、PB2.2倍的估值水平引发分歧。
有分析师认为对比氟化工板块中值PE22倍,股价仍有空间。
也有声音提示需警惕“戴维斯双杀”风险。
新产能2026年集中投放可能打破供需平衡。
产品价格高企可能刺激竞争对手加速扩产。
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预计7.36亿元至8.26亿元,同比增长154.15%到185.22%。
这一数据略低于归母净利润增速,但依然保持高位。
投资者社区中,关于业绩是否真正超预期的争论持续发酵。
有观点认为环比下降属季节性正常波动。
也有看法指出单季增速放缓值得警惕。
东阳光的案例展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路径。
技术革新提升传统业务附加值。
新兴业务瞄准国家战略方向。
双轮驱动模式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显效。
但市场永远充满不确定性,业绩高增长背后风险暗藏。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