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说起退休这事儿,我前阵子陪我爸去社保办手续,真是有点头大。就那天,4月中旬吧,早上8点多我俩就到了,门口已经好几拨人了。有个阿姨还给我爸支招,说签字前一定要盯紧几个东西,不然每月钱可能少了。听着像唬人,后来仔细一琢磨,还真不是瞎说。
我发现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缴费年限”。我爸83年参加工作,按照政策,92年之前那段工龄得算“视同缴费年限”。可退休审批表上,差点没给他把那段算上。我是拿他的人事档案跟审批表一点点核的,刚好发现少了一年。多亏社保窗口那个小哥提醒了一句,要不是这样,我爸一年少拿将近400块。几十年下来,算起来真不少。噢,这事儿要是不提前发现,签字之后再改,特麻烦,得走一堆流程,搞不好还要推迟发钱。
还有就是那个缴费基数。我之前以为工资都按实际发,后来才知道有的单位为省事,直接按最低标准给社保缴费。像我爸退休前工资快9000了,单位却给他按6500缴的,基数被拉低了。你想,每月少个几十块,积年累月也不少。我是拿社保的明细单,一行一行核,主要看退休前几年是不是跟实际工资差不多。我爸那会儿还吐槽,单位怕多交钱,自己得多盯盯...也不是没道理。不过要是发现问题,别直接拍桌抱怨,还是跟单位好好协商,比吵架强。
还有个人账户余额这个事。我之前跟我邻居老李聊天,他是去年退休。结果账户余额比自己算的少了大几千,追根溯源后,才发现16年换工作那几个月断了缴费。最后折腾了俩月,补缴才补齐。老李还逗我,说这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早晚得自己盯着。其实每年社保APP上都能查一遍,起码自己心里有数,别稀里糊涂就把钱丢了。
特殊工种也有门道。我有个同事小周,早年在化工厂干过高温活,后来换到机关单位,结果退休审批表上没给算那段特殊工种。多亏他提前发现,补交了单位证明,不然早退五年这事儿就黄了。社保窗口那姐还跟我们说,特殊工种一定得带齐材料,文件啥的,别到时候卡壳,自己着急。
其实这些东西真不复杂,主要是细心。我有时候觉得,退休吧,办手续跟逛超市差不多,买东西得先看清价格标牌,别错了就吃亏。社保部门也不是铁板一块,工作人员一天忙得要死,难免有点小疏漏。自己多查一查,反正花个十分钟,省的以后几十年心里闹心。
有一点我还挺纠结的,就是那个“社平工资”的算法,听说2024年开始全国都用全口径社平工资了。对一般人影响不大,但有些城市政策变动,自己还是得琢磨琢磨。我爸那批人都得重新算一遍,金额是多是少,得自己拿计算器算,有时候还真跟审批表有点差距。我是比较啰嗦那种,算了三遍才放心,哈哈。
说到其实我觉得吧...办退休除了填表、盖章,最要紧的是自己别怕麻烦。多问一句,多查一行,少领钱心里憋屈,补起来还费劲。身边其实挺多人吃过亏,我那个表叔就是,签字前嫌麻烦,结果少领两年,最后才发现,找社保改还等了大半年。
你们有遇到类似的事吗?要是快退休了,最好自己把缴费年限、基数、余额都算一遍。多花几分钟,能省不少事——钱嘛,谁不心疼?反正我是每年都习惯在APP查查,有啥不对早问早解决。
嗯...也没啥高大上的,就是——退休这茬吧,真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