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中方稀土猛涨660%,美国封锁失效,伊朗一招破解困局,美方气炸
新闻动态
中方稀土猛涨660%,美国封锁失效,伊朗一招破解困局,美方气炸
发布日期:2025-07-29 21:10    点击次数:137

最近国际舞台上,一出让人费解的戏码正在上演。一方主动示好,释放关税减让信号,似乎急于拿到关键物资。可一旦如愿,却立马变脸,把严苛的政治条件摆上桌面。

这种“刚吃饱饭就砸锅”的做法,着实让人看不懂。但它背后,美中两国在贸易休战协议下的深层博弈,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4月,美国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将暂停对全球70多个国家的新关税,为期90天。接着,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率团访华。外界普遍认为,此行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拿到对美国产业至关重要的稀土。

中方也算给足了面子。数据显示,6月对美稀土永磁体的出口量,竟然比5月暴增了660%,达到了352.8吨。这说明,中方确实在贸易休战框架下,对美方需求做出了积极回应。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贝森特几乎是拿到稀土的同时,就换了副面孔。他随即放出话来,要在中美会谈中加入“禁止购买俄伊石油”的条款,还搬出“二级制裁”来威胁中国企业。

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不禁让人想起《华尔街日报》的评论:“白宫正在透支信用额度”。毕竟,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一直高达70%,去年更是创下新高。

能源:捆绑不动的“大腿”

贝森特的新要求,剑指中国与俄罗斯、伊朗之间的能源合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与两国有着深厚的能源伙伴关系。

据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从伊朗和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将分别占到两国出口总量的35%和28%。这些稳定可靠的供应,正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也是其战略独立的重要体现。

面对美方试图将能源贸易政治化的举动,中方态度很明确。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曾强调,经贸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任何附加政治条件的交易都不会成功。

中国早已在能源领域,构建了多元化供应和“去美元化”结算机制。比如,中方通过本币结算,已与俄罗斯进行能源贸易,这让美国的美元制裁失去抓手。

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专家就指出,到2025年,全球原油贸易中非美元结算占比已突破22%。这清楚地显示出“去美元化能源走廊”正在削弱美国制裁的传统武器。

就在贝森特放出威胁的第二天,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就宣布,将就伊核问题与中俄两国举行三方会谈。伊朗此举,显然是选择抱紧中俄“大腿”,而非单独与华盛顿对话,这无疑让美方的长臂管辖显得力不从心。

旧账:越画越短的“大棒”

美方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其内在缺陷和自相矛盾之处越来越明显。

他们在心理战中反复强调“不急于达成协议”,反而暴露了自身筹码的不足和焦虑。就连美国智库都承认,其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规则的做法,“缺乏法理基础”。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美方内部也上演着“左右互搏”。6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还在社交平台说,中国可以继续买伊朗石油。但仅仅一个多月后,贝森特又说,下一轮谈判要讨论中国买俄伊石油问题。这种前后矛盾,无疑加剧了外界对美国政策连贯性的质疑。

反观中国,在关键产业和战略资源上,展现出高度的自主权和前瞻性。早在4月,中方就对钐等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了出口管制,并实行“一批一证”的许可制度。

这确保了在关键战略资源上的主导权,也让那些带有“教师爷”心态、宣称中国经济转型的言论显得苍白无力。毕竟,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份额达42%,光伏组件出口增长23%等数据,才是实实在在的成就。

结语:透支的信用,新生的格局

下周,中美第3轮贸易谈判将在瑞典举行,由贝森特亲自宣布。然而,在美方信用额度被严重透支、谈判信誉受损的背景下,这次会谈的前景复杂而充满变数。

中国则展现出高度的战略定力,明确强调能源安全是国家核心利益,不容任何外部干涉。这场博弈的胜负手,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中国不仅是关键物资的供应商,更是全球产业链和新贸易规则的积极参与者和塑造者。当美国还在忙着堆砌条件,试图用旧时代的“大棒”来施压时,中国早已准备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反制工具箱。

通过深化去美元化、多元化能源供应、掌握稀土产业链核心技术,以及与全球南方国家的抱团取暖,中国持续增强自身战略韧性,有效削弱美国单边制裁的效力。旧秩序的“最后回声”,终将逐渐消散。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