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老少爷们儿、姐妹们,今儿个咱们聊点啥?
就聊聊银川发生的一件暖心事儿吧。
这事儿啊,说起来可能有点让人不敢相信,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大爷,拿到一本小小的户口本,竟然激动得跟个孩子似的,嘴里还一个劲儿地念叨着“社会主义好!”“党和政府真温暖!”您说,这户口本到底有啥魔力,能让一个老人家这么高兴?
他之前又是咋回事儿呢?
今儿,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儿。
这事儿的主人公,叫秦贵民。
秦大爷啊,已经八十多岁了,按理说这个岁数的人,应该儿孙满堂,安享晚年了吧?
可秦大爷不一样,他以前是个“黑户”。
啥叫“黑户”?
就是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就像空气一样,存在着,但又没法证明自己存在。
您想想,一个人活了八十多年,没有户口,这是个啥滋味儿?
那日子,真是想都不敢想。
秦大爷以前是个流浪汉,没人知道他从哪儿来,更没人知道他叫啥。
就这么一个人,在银川街头晃荡,风餐露宿。
后来,银川市救助站把他收留了,暂时安置在兴庆区的一个福利院里。
福利院虽然能管吃管住,可没户口这事儿,就像个无形的大山,压在秦大爷和跟他一样处境的25位流浪者身上。
这26个人,都是从外省跑过来的,大多年纪大了,有的智力不太好,有的精神有问题,有的身体还有残疾,根本说不清楚自己是谁,家里还有没有亲人,这可咋办?
您可能会问了,为啥会有“黑户”呢?
这原因可多了去了。
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以前户籍管理没现在这么严,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办过户口。
有的是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被拐卖了,或者从小就流浪在外,跟家里失散了,根本就没法证明自己是谁。
还有些人,就像秦大爷他们这样,身体或精神上有缺陷,根本没办法正常沟通,也就没办法提供自己的信息。
这些人啊,虽然活生生地存在着,可因为没有户口,就像被社会遗忘了一样。
没有户口,那日子真是寸步难行。
您想想,生病了住院,没有医保报销,那医药费可都是天文数字,谁能负担得起?
想申请个低保,那更是门儿都没有,因为你连个合法身份都没有,国家怎么给你发钱?
买火车票、飞机票,住旅馆,甚至找工作,哪样不需要身份证?
没有户口,你就是个“隐形人”,什么福利待遇都享受不到,生活那是真真儿的苦。
救助站也为这事儿头疼,他们收留了这些人,可吃穿住行之外,最大的难题就是看病和保障,这些钱都得救助站自己垫付,时间一长,谁也受不了啊。
这事儿,银川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的人知道了。
您说,公安局管户口,这事儿他们肯定得管。
今年4月份的时候,他们了解到银川市救助站安置的这26个流浪汉,都没有户口,生活保障、看病住院都成问题,救助站都快撑不住了。
公安局的领导一听,这哪行啊!
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
他们立刻组织人手,亲自跑到福利院去了解情况。
这一了解啊,就发现问题真不少。
这26个人,大部分都是智力、精神或者身体有残疾的,想问清楚他们的身份信息,那是真难。
他们说话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根本没法弄清楚他们到底是谁,家在哪儿。
而且他们又跟家里人失去了联系,想找亲属也找不到。
这可咋办?
总不能让他们一辈子都当“黑户”吧?
公安局的人可没放弃。
他们知道,国家早就出台了政策,要解决无户口人员的户口问题。
宁夏也根据国家的政策,制定了自己的办法,就是《宁夏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管理办法》。
有了这个政策打底,公安局心里就有谱了。
他们立刻联系了市民政局、救助站等部门,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看看怎么才能给这26个人把户口办下来。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没有原始资料,没有亲属证明,怎么证明这些人的身份呢?
公安局的人可真是动了脑筋。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比对信息。
您可能会问,没身份信息怎么比对?
这可就得用到公安系统里的大数据了,比如通过人脸识别、指纹比对,甚至通过口音、体貌特征等细枝末节,一点一点地去核实。
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真相。
除了内部比对,他们还搞了个“入籍公示”。
啥叫“入籍公示”?
就是把这些人的照片、大致年龄、发现地点等信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让社会上的人都知道。
这就像发了个“寻人启事”,看有没有人认识他们,或者他们的亲属能不能看到信息,主动来联系。
这个办法啊,既能扩大线索来源,又能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防止有人冒领。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调查、比对和公示,终于,这26个人的身份信息被确认了。
公安局依据《宁夏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管理办法》,给他们办理了集体户。
您可能又问了,啥叫集体户?
就是把户口挂靠在某个单位或者社区,不像咱老百姓的户口,都是挂在自己家房子下面。
对于这些没有固定住所,也没有亲人的流浪人员来说,集体户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总算是让他们有了个户口。
当秦贵民老人从警官手里接过崭新的户口本时,那激动的心情,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他活了八十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终于不再是“隐形人”了!
他嘴里喊出的那句“社会主义好”,那句“党和政府真温暖”,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发自肺腑的感激。
有了户口和身份证,对这26个人来说,意味着啥?
意味着他们从此告别了“黑户”的历史,真正成为了一个有身份、有尊严的“银川市民”!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他们可以办理银川居民医保了。
您想想,有了医保,看病住院再也不用发愁医药费了,大部分都能报销,这可真是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他们还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低保”。
有了低保,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笔钱,至少能保证基本的生活开销,不用再风餐露宿,也不用再沿街乞讨了。
除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回了做人的尊严。
以前,他们是社会的边缘人,没人认识,没人关心。
现在,他们有了户口,有了身份证,就和咱们普通老百姓一样,享有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这种从“隐形人”到“市民”的转变,对他们来说,比任何物质财富都来得珍贵。
银川市公安局的这个做法,可不仅仅是给26个人办了户口那么简单。
它开创了宁夏解决无户口人员户籍问题的新路子。
这说明啥?
说明咱们国家的政府部门,在解决老百姓的难题上,是真用心、真下功夫的。
他们不再是简单地推诿扯皮,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想办法,去创新工作模式,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解决掉。
这个事儿啊,也体现了咱们社会的一种进步。
以前,可能大家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GDP涨了多少。
现在,咱们更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关注每一个人的生存状况,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
这种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让咱们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有温度,越来越有人情味。
您可能觉得,不就是办个户口嘛,有啥大惊小怪的?
可您想想,在咱们国家,像秦大爷这样的无户口人员,以前还有不少。
根据公开的数据,从2016年国家出台解决无户口人员户口问题的政策以来,到2018年底,全国就已经有大约1300万没有户口的人,把户口给办下来了。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说明,咱们国家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方面,是真刀真枪地在干。
银川的这个例子,虽然只是这1300万人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传递出来的信号却是非常积极和温暖的。
总而言之,银川的这个故事,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那些曾经生活在阴影里的人。
它告诉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应该被遗忘,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身份,有自己的尊严。
因为有了像银川公安这样的政府部门,因为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那些曾经的“隐形人”,终于可以挺直腰杆,大声地说出:“因为有了你,从此我是‘我’!” 这句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承载着一个普通人对生活的全部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