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AI引爆“新黄金”?铜价剑指历史新高,狂欢背后藏着什么风险?
产品展示
AI引爆“新黄金”?铜价剑指历史新高,狂欢背后藏着什么风险?
发布日期:2025-11-21 00:40    点击次数:77

朋友们,魔幻吗?

黄金上蹿下跳搞得人心惶惶,结果一回头,发现它那个傻大黑粗的远房亲戚——铜,居然也穿上了黄金甲,价格坐上了火箭,屁股后面还绑了个AI加速器,直奔历史最高点去了。

沪铜期货价格摸到了8万8的天花板,伦敦那边的LME铜更是狂野,直接捅破了1万1美元的大关。

什么概念?

就是你家门口收废品的大爷,现在看你家的旧电线,眼神都充满了慈爱和智慧的光芒。

一位在铜冶炼行业里泡了十几年的老哥,江湖人称老贾,一脸淡定地表示,铜这玩意儿,在他记忆里就没愁过卖,一直都是硬通货。

但今年这涨势,属实有点凶猛,直接被市场加冕为“仅次于黄金的第二大商品期货”。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来凑热闹,说今年电解铜的价格涨了超过15%,这涨幅,比很多人的工资条都好看。

这就很有意思了。

铜,这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工业金属,人送外号“铜博士”,因为它对宏观经济的敏感度极高。

现在“铜博士”突然不讲武德,开始蹦迪了,背后一定有大事发生。

圈内人总结了三板斧:一是全球矿场闹罢工,二是央行印钱乐呵呵,三是新来的靓仔胃口好。

翻译过来就是,供应端在作妖,金融市场在拱火,而需求端,则讲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血脉偾张的新故事。

我们先说这个朴实无华的供应端。

故事的一面,特别朴实,甚至有点土。

就是全球那几个能挖出铜疙瘩的大哥,突然集体撂挑子了。

2023年以来,各大国际矿企纷纷表示:兄弟们,今年挖不动了,大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吧。

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直接把脸伸出来让市场打,4月份还预测2026年全球铜市场能富余20多万吨,结果没过几个月就改口说,不好意思算错了,2026年得缺个15万吨。

这脸变得比翻书还快,背后全是矿难和事故的血泪。

比如,印尼那个叫格拉斯伯格的超级铜矿,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直接宣布遭遇“不可抗力”,产量预期咔嚓一刀就下调了。

这矿可不是小打小闹,它一家的产量就占全球的3.5%,它一停产,市场的心就跟着颤三颤。

再看南美洲的智利,全球铜矿界的扛把子。

结果这位大哥也流年不利,旗下最大的地下铜矿“El Teniente”出了致命事故,产量直接跌回了20年前的水平。

另一家在智利的加拿大公司,也哭丧着脸把未来的产量预期一降再降。

这剧本熟悉不熟悉?

像不像你楼下那家最好吃的烧烤摊,突然老板说老家有事要回去继承家产,不干了。

供应端的意外频发,直接把“短缺”两个字刻在了所有交易员的脑门上。

然后是金融属性,这是给铜价火上浇油的关键。

铜这玩意儿,一半是商品,一半是金融筹码。

当它作为商品时,看的是工厂里机器转得欢不欢;当它作为金融筹码时,看的是华尔街那帮人今天心情好不好。

现在全球的剧本是啥?

弱势美元,加上各大央行磨刀霍霍准备降息放水。

历史告诉我们,每次降息周期快结束的时候,市场上的钱多得没地方去,大家对经济复苏又充满了盲目的乐观,这时候铜价就会被金融属性和商品属性一起抬着走,走出一条六亲不认的上涨曲线。

2003年、2009年、2020年,包括2024年,都是这个套路。

钱多了,东西少了,价格不涨才怪。这逻辑,简单粗暴,但有效。

如果说供应短缺和放水是传统戏码,那真正让这波铜价显得性感又迷人的,是需求端的新故事,主角是新能源车和AI。

一位业内老哥举了个生动的例子:现在一辆当红的新能源汽车,从里到外扒拉一下,能找出80公斤铜。

而一辆块头差不多的燃油车,也就用个40公斤。

一辆车就翻倍,这需求增量,根本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指数级的。

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要突破2000万辆。

简单算笔账,光这一块,每年就要吃掉100万吨铜,占全球铜消费量的3.5%。

这还只是开始。

更疯狂的是AI。

2025年,被认为是AI技术应用的爆发元年。

全球科技巨头们搞的这场AI算力竞赛,意外地让铜从一个“工业肌肉男”,摇身一变成了“数字时代战略家”。

AI服务器,就是那台能让你跟机器人聊骚的玩意儿,它的用铜量比传统服务器高出30%以上。

一个听起来不大的10兆瓦中型AI数据中心,光是铺设里面的电线,就要消耗上百吨铜。

这上百吨铜,等于几百辆新能源车的用铜量。

AI这头吞金兽,不仅吃电,还特么吃铜。

一个数据中心下去,几百辆电车的铜就没了,简直是铜的火葬场。

必和必拓的首席财务官更是语出惊人,说因为数据中心和AI的崛起,到2050年,全球铜需求每年可能要增加340万吨。

现在数据中心用铜占比还不到1%,未来可能飙到6%-7%。

“AI驱动铜需求上涨,这已经成了行业共识。”一位从业者说,他们公司现在是产出多少铜,就被下游客户立马拉走多少,连在仓库里过夜的机会都没有。

故事讲到这里,是不是热血沸腾,感觉马上要辞职去开个废品回收站了?

别急,现实总喜欢在你最嗨的时候,给你一记大逼兜。

就在市场为这个“供应短缺+新需求爆发”的完美故事而狂欢时,一些冷静的声音开始出现了,他们说,哥们儿,先别急着开香槟,短期内这过山车可能得先往下走一程。

通惠期货研究所的所长李英杰就直言不讳:现在的价格太高了,高到下游那些真正用铜做东西的厂子,接订单的时候手都在抖。

“现在铜加工企业谁敢囤货啊?都是等米下锅,来了订单才去买铜。甚至为了控制成本,还在想方设法地压低产品里的用铜量,只要能达标,能少用一点是一点。”

这画面感就出来了:一边是资本市场对着K线图狂欢,一边是实体工厂的老板们看着原材料报价单默默流泪。

对于被捧上神坛的AI概念,李所长也泼了一盆冷水。

他觉得,这可能是近期铜价评估里一个“比较大的风险点”。

“我们觉得,现在很多所谓的AI产业订单,都不是真金白银的合同,大部分只是意向订单。”他分析说,这些意向订单,很多是建立在AI公司股价一路上涨的乐观预期上的。

万一哪天股价崩了,或者短期经营出了波动,这些意向订单随时可能变成一堆废纸。

报告数据也佐证了这种担忧。

高铜价已经开始反噬需求,精铜杆企业的开工率预计要下降,因为下游提货意愿被抑制,节后成品库存堆积如山。

而电力、建筑这些传统用铜大户,需求平平无奇。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拧巴。

长期来看,铜的故事无比性感。

清洁能源、新能源车、人工智能,哪个不是指向未来的康庄大道?

作为这些产业不可或缺的“血液”,铜的需求韧性十足,前景一片光明。

洛阳钼业的人就说了,铜是面向未来的金属,全球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也在支撑着它。

但短期来看,现实又骨感得可怕。

高昂的价格正在劝退真正的使用者,下游需求承压,AI的故事里也夹杂着泡沫和不确定性。

所以,现在的铜市场,就像一个精神分裂的病人。

一边憧憬着星辰大海,一边又在为下个月的订单发愁。

多空双方都在讲自己的故事,而且听起来都很有道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看懂这种矛盾和撕裂,可能比预测价格本身更有意义。

它告诉你,任何激动人心的宏大叙事,最终都要落到一根根电线、一个个工厂订单的现实里去检验。

在资本的狂欢和产业的阵痛之间,铜价的短期震荡,或许就是这场巨大博弈中最真实的风景。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