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招财小羊
编辑 | 招财小羊
2024年6月19日,平壤。普京和金正恩坐在一张长桌前,签下了一份覆盖安全、经济、科技合作的大条约。两人当场说得很直白,如果一方遭到攻击,另一方会出手帮忙。然后画面里是握手、签字本、两国旗。当天晚上,俄朝车站和港口灯火通明。这个动作,把东北亚和乌克兰战场连在了一起。
先看最硬的一块:弹药。韩国国防部今年4月说,从去年秋天到今年春天,朝鲜通过铁路和港口向俄罗斯运走了大约6700个集装箱。以常见装载估算,可能是上百万发炮弹和火箭。结果就是,俄军在炮战上不再捉襟见肘。乌克兰前线的压力肉眼可见。
再说交换的另一头。外界普遍观察到,朝鲜得到的是粮油、化肥、燃料,还有航天和军工方面的技术咨询。俄罗斯还在3月把联合国对朝制裁专家小组的授权否掉了。因为这个,外界对船、车、货的公开核查少了很多。罗津港的集装箱堆越来越多,卫星图一张接一张。
条约签完一周,美日韩就给了回应。6月27日至29日,三方在朝鲜半岛周边海空举行“自由边缘”联合演训。科目很实在,反潜、防导弹、搜救全都上。美国继续在东海、黄海巡航。这个组合拳,就是告诉平壤和莫斯科:我们也在场。
韩国的口风也明显变了。6月20日,总统办公室表态,要考虑调整对乌政策,不排除提供武器。随后,首尔对俄罗斯的单边制裁加码,把几家俄企和个人拉进清单。莫斯科立刻回话,警告韩国别“越线”。同样,俄韩外交系统来回放话,火药味不轻。
战场这边,5月俄军在哈尔科夫州北部推进了一段,乌军一度吃紧。8月,泽连斯基对外说,首批F-16已经到位。训练、机场防护、弹药配套都在追。因为这个,乌军的防空和远程打击开始有新招。结果是,俄乌的火力对轰没有降温。
钱从哪来也是关键。6月意大利G7峰会敲定,用俄被冻结资产的收益作担保,给乌克兰搞约500亿美元的贷款。欧盟随后通过了第14轮对俄制裁。美国国会的援助包也在按季度落地。但这些钱到前线要经过很多环节,短期内难见立竿见影。
中国的态度很清楚。中方多次说,不向冲突方提供武器,支持尽快谈判收场。中朝边贸逐步恢复,民生类货物占大头。北京不希望半岛擦枪走火,也不愿东北边境添乱。因为这个,各方对中方沟通渠道都很看重。
日本在做加法。东京继续提高防务预算,推进反导部署,联合演训更密。对俄的制裁也在跟进欧盟和G7。另外,日本海上力量在日本海、东海的出动频率上去了。同样,这些动作叠加起来,区域军力对比在变。
回到运输线。俄朝之间的哈桑—罗津铁路近来很忙,列车进出频繁。罗津港码头的吊机几乎不停,堆场面积扩大。多家卫星影像机构,包括CSIS和38 North,都给出了对比图。因为这个,外部对货物流向的研判有了抓手。结果是,制裁规避的路数也被盯得更紧。
联合国这条线现在比较难使。3月28日,俄罗斯在安理会否决了延长对朝制裁专家小组的授权。小组4月到期后就停了。少了这个“放大镜”,公开证据的收集慢了不少。成员国只能靠本国制裁和情报来补洞。
乌克兰战场的火力曲线受影响最直观。朝鲜弹药的补口,使俄军炮火持续,消耗战更稳。乌方这边靠西方的炮弹、远程导弹和F-16来顶。再说后勤,西方的产线扩产还在路上,交付节奏在改善。结果就是,谁的补给更长久,谁的底气更足。
区域上,风紧的还有海上保险和航运。进出俄远东、朝鲜周边的船,保费和检查都在抬头。韩国、日本的港口安检更细,转口贸易的风险升高。企业需要盯住二级制裁名单,供应链要预备B案。同样,银行的合规问卷也会越来越厚。
对普通人来说,关键点就三条。第一,俄朝把货和条约绑在一起,弹药换技术,这条线短期不容易断。第二,美日韩加速合力,韩国可能给乌供武,这是个重要变数。第三,G7的钱能不能快、准、稳地进到战场,会影响冬季节奏。因为这个,年内的战场和半岛,都还要继续看。
夜里,罗津港的吊机还在转,海风刮在箱体上发出哗啦声,远处一列绿皮车慢慢进站,工人把一只只木箱抬到月台上,站台尽头有士兵在清点。下一步,是谁先松手,还是谁先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