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只剩绝路了吗?解析中国航母巴士海峡封锁致命困境
产品展示
只剩绝路了吗?解析中国航母巴士海峡封锁致命困境
发布日期:2025-10-07 22:49    点击次数:82

中国双航母突破第二岛链! 西太平洋迎来历史性时刻,20艘战舰千枚导弹打破封锁神话!

2025年6月,西太平洋深处上演了一场震撼世界的海上大戏。 中国海军“辽宁”号和“山东”号双航母率领20艘现代化战舰,携带近千个导弹发射单元,首次同时突破第二岛链,直抵关岛附近的硫磺岛海域。 这支被西方媒体称为“灭国舰队”的庞大编队,以33万吨的钢铁洪流打破了美军所谓的“绝对安全区”。

巴士海峡这片平均宽度仅100海里、最窄处仅52海里的水域,一直是中美海权博弈的前沿阵地。 这条连接南海与西太平洋的关键水道,不仅是最短捷径,还铺设有多国海底电缆,对军事和经济都具有极高价值。 美军从冷战时期就开始在此布局,将其作为第一岛链战略的核心环节。

美国联合菲律宾、日本等盟友不断加强在该区域的军事存在。 2023年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出动1.6万名士兵,在吕宋岛北部模拟登陆作战。 到2025年,演习规模扩大到1.4万人,首次部署射程1800公里的“提丰”导弹系统,直接覆盖整个巴士海峡。 美国还计划在距离台湾仅200公里的巴丹群岛建设新海军基地,日本则向菲律宾提供防空雷达增强监控能力。

面对围堵,中国海军采取了多维度突破策略。 2023年4月,山东舰编队在美菲军演期间成功穿越巴士海峡,通过电子对抗和队形机动化解了P-8A反潜机和RC-135侦察机的干扰。 同年9月和10月,山东舰又两次成功突破该水域,并在西太平洋与美军“里根”号航母对峙。

2024年,中国海军行动更加灵活。 7月10日,山东舰编队选择巴林塘海峡出海,避开美菲军演正面冲突。 10月13日,辽宁舰走巴士海峡,山东舰在南海待命,形成双航母态势。 下旬,两舰在北部湾协同训练,互换舰载机着舰。

2025年的行动堪称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的集中展示。 6月的双航母编队包括4艘055型万吨驱逐舰、6艘052D型驱逐舰、4艘054A护卫舰以及3艘补给舰,推测还有未公开现身的潜艇配合。 055型驱逐舰单舰配备112个垂直发射单元,如同移动导弹堡垒拱卫两翼。

训练内容涵盖侦察预警、防抗打击、对海突击、对空防御和舰载机跨昼夜战术飞行等多个实战科目。 辽宁舰在5月份进行了260次舰载机起降,相当于每天起降40多架次。 山东舰的歼-15D电子战机为陆基东风-26B提供目标指引,形成“航母+火箭军”的协同作战模式。

技术层面中国也取得显著进展。 新型歼-15T舰载机全面替换原有型号,火控系统性能提升。 相控阵雷达和鹰击-18导弹让编队隐身涂层减弱雷达回波,反潜直升机Z-9C拖声纳阵破解跃层隐蔽。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覆盖吕宋岛全境,飞行速度达10马赫,目前几乎无法拦截。

美菲联盟虽然表面上声势浩大,但实际作战能力存在明显短板。 2023年军演中,美军“海马斯”火箭炮5发全脱靶。 2024年两栖登陆协调差,2025年虽拉拢更多盟友参与,但实际毁伤概率仍然较低。 美国海军能够全球部署的航母数量通常不超过5艘,且面临老化、维修和人员不足等问题。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这种软实力布局为突破封锁提供了战略支撑。 南海填海造岛工程构建了集加油、补给、侦察于一体的战略支点,有效打破第一岛链的掌控。

此次双航母编队突破第二岛链,标志着中国海军远海作战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数据链系统将“目标锁定到武器部署”响应时间缩短40%,暴雨强风条件下仍能保障舰载机起降。 双航母控制海域面积扩大至单航母的1.8倍,持续作战周期从15天延长至30天以上。

训练期间,外军舰机实施多次抵近侦察。 中国航母编队全程保持战备状态,组织舰载战斗机战斗起飞十余架次,依法依规处置各类突发情况。 与去年首次双航母演练相比,本次训练海域范围扩大,作战科目更趋复杂。

中国海军用实际行动证明,所谓的“无路可逃”困境并非绝境。 通过常态化行动、非对称威慑和战略迂回等策略,中国正在系统性地抬高美国及其盟友的封锁成本。 巴士海峡的博弈仍在继续,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脚步已经不可阻挡。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