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北京市,市人社局、总工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北京市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明确了从9月1日开始,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将全面上调,尤其涉及私营企业、临时用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等,这意味着不少职工的月收入将迎来增长。
这次调整前,北京市全日制职工的月最低工资标准是2420元,每小时13.91元,非全日制职工则为26.4元/小时,节假日更高,达到62元/小时。按照规定,这一标准已执行近两年。从9月1日起,新标准将提高到2540元/月,合每小时14.6元,增幅4.96%;非全日制职工最低标准调为27.7元/小时,节假日标准升至65.1元/小时,涨幅分别为4.92%和5%。此标准在全国仅次于上海,排名第二,显示了北京对一线城市劳动者的高度重视。全市所有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单位,不论是企业、机关还是部队,都要严格按此标准执行,不得拖欠、少发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最低工资标准的计算中,并不包括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和有毒有害等工作环境的津贴;加班、加点工资;个人应缴社保和公积金;以及非货币性的补贴或劳保福利。这意味着,企业在计算发放最低工资时,必须把这些项目单独列出,不得用各种津贴、加班工资来“顶格”最低工资。如果出现发放后扣除上述费用仍不到标准的情况,用人单位需补足差额,否则可能要支付1至5倍的赔偿。
相关待遇标准也进行相应调整。比如病假工资最低标准自9月起上调至每月2032元。失业保险金也同步提高,缴满1年到5年的为2129元/月,5年到10年为2156元/月,10年到15年为2188元/月,15年到20年为2215元/月,20年以上为2286元/月,若领取超过一年,则统一按2129元/月发放。这些数字是根据北京市人社部门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调整的,确保每一位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能跟上城市消费水平。
让不少人关注的是,此次调整不仅涉及普通企业职工,同样覆盖到试用期员工、公益岗和特殊行业的就业人员(如环卫工、保安等),还包括灵活就业者和小时工、钟点工。以私营企业和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为例,如果9月1日后他们实际拿到手的工资在剔除上述费用后还低于2540元,就必须由企业补足,新标准将在细节执行中带来更直接的收入提升。对于一部分以小时计酬的灵活用工人群,标准调整也意味着节假日工作收入上调,直接增强了劳动保障力度。
新一轮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让不少在北京打拼的基层劳动者有了切实的获得感。对于企业来说,规范执行新标准既是责任也是压力。未来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会主动关注工资结构和保障细节,确保自己的权益不被忽视。也希望各单位能提前梳理薪资发放流程,落实落细每一位职工的工资与福利。保障一线劳动者的基本收入,是城市繁荣和职工幸福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