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白宫草坪上演了一场戏剧性握手,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与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在美国斡旋下签署和平协议,终结两国40年冲突。
这一天,恰是特朗普给普京划下的“停火最后通牒日”。
而协议中藏着一把插向俄罗斯后院的尖刀:亚美尼亚将境内42公里战略走廊交给美国开发99年,命名“特朗普国际和平与繁荣之路”。
普京刚同意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谈停火,却眼睁睁看着美国在自己后院“插旗”。
特朗普的“租借地”战略
8月8日下午,特朗普站在白宫草坪中央,两侧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领导人。
三国签署的协议核心条款中,一条不起眼的附加项引发震动:亚美尼亚同意开放休尼克省42公里长的运输通道,授予美国独家99年开发权。
这条走廊直接连接阿塞拜疆本土与飞地纳希切万,紧贴伊朗边境,被高调冠名“特朗普国际和平与繁荣之路”(TRIPP)。
协议规定,美国私营财团将全权运营该走廊,铺设铁路、油气管道及光纤网络,掌控高加索能源命脉。
尽管白宫声称“纯商业项目”,但俄媒立即戳破本质:美国可随时以“保护资产”为由,派遣安保公司甚至军队进驻,相当于在俄家门口永久驻军。
对普京而言,这场突袭精准打击了俄罗斯最脆弱时刻。
俄乌冲突三年多,俄军从高加索抽调大量兵力支援前线,导致亚美尼亚2023年纳卡战争中孤立无援。
当时阿塞拜疆闪电收复领土,俄维和部队全程“旁观”,彻底寒了亚美尼亚的心。
阿塞拜疆同样转向:因俄军误击阿民航客机(2024年12月)、侨民拘捕事件,两国关系濒临破裂。
停火协议下的领土交易
高加索硝烟未散,普京已飞赴阿拉斯加。
8月15日,安克雷奇机场戒备森严,这是俄美总统自2018年后的首次面对面会谈。
特朗普在会前放风:“协议将涉及领土交换,对双方都有利。”
美俄私下磋商的方案逐渐浮出水面:乌克兰需割让顿涅茨克州剩余乌控区(约15%领土),换取俄军撤出哈尔科夫、苏梅州部分占领区。
若达成,俄军可不战而取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双子城要塞,掌握乌东战略制高点。
作为回报,美国承诺解除对俄能源制裁,重启油气进口。
但战场现实让普京不敢乐观。
尽管俄军猛攻红军城,乌军仍死守阵地。
泽连斯基在8月7日紧急喊话:“没有乌克兰参与的决定不会带来和平! ”他连夜与英法德等欧洲领导人通话,要求欧洲“统一立场”。
次日,英法德意波芬七国与欧盟主席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任何方案“必须保护乌克兰和欧洲安全利益”,直接警告特朗普不得单边行动。
欧洲的反击与特朗普的摇摆
七国联合声明像一盆冷水泼向阿拉斯加。
马克龙在通话中向泽连斯基承诺:“欧洲必须参与解决方案! ”英国外交大臣拉米更牵头召开紧急会议,拉拢乌克兰与欧洲多国协调立场,试图架空特朗普的“私相授受”。
压力很快传导到白宫。
8月9日,特朗普突然改口称“考虑邀请泽连斯基赴阿拉斯加”,但未明确三方会晤形式。
这种摇摆暴露了他的困境:既要兑现“结束战争”的竞选承诺,又怕得罪欧洲盟友;既想用领土交易讨好普京,又担忧乌克兰拒不签字让协议沦为废纸。
俄方则加紧双线布局。
普京在8月7日会见阿联酋总统时,坚持将会晤地点从阿拉斯加改为阿联酋,最终妥协后仍强调“阿联酋是未来会谈备选地”。
俄助理乌沙科夫更放话:“阿拉斯加会谈后,下次必须在俄罗斯境内举行! ”
“特朗普桥”背后的能源暗战
高加索走廊的价值远超地理意义。
目前阿塞拜疆油气需绕道格鲁吉亚或俄罗斯出口欧洲,而“特朗普桥”将直通土耳其,使里海能源摆脱俄伊控制。
协议签署当日,以色列宣布扩大与阿塞拜疆防空合作,美国更暗示支持阿塞拜疆加入《亚伯拉罕协议》,中东版“北约”的雏形正在高加索成型。
俄罗斯的报复来得沉默却迅猛。
8月9日,俄安全局突击检查亚美尼亚侨民企业,以“走私”罪名扣押数十人;国家杜马议员提议“审查亚美尼亚在集安组织的资格”。
但这些举动难掩颓势:协议中美国公司独占走廊40%收益,亚美尼亚仅获30%,但帕希尼扬政府仍咬牙签字,因为他们赌定俄罗斯已无力保护盟友。
硝烟未散的棋盘
8月10日,俄军继续炮击红军城,乌军第47机械化旅死守防线。
同日,特朗普在白宫炫耀高加索协议:“我解决了40年的仇恨! ”
而普京的专机降落在阿拉斯加时,记者镜头捕捉到他大衣肩头未化的雪,像极了俄罗斯后院那片正在融化的传统势力版图。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