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白了,电竞这碗饭,吃的就是一口“天命”的气。
而今年S赛的冠军上单多兰,就是“天命”这个词最魔幻的注脚。
当T1捧杯的那一刻,全世界的上单选手,尤其是LPL的,估计心里都五味杂陈。
羡慕吗?
当然羡慕。
但这种羡慕,又带着一种“凭什么”的荒诞感。
就像Shanji说的,他羡慕的不是多兰有多强,而是多兰打得好,队友给他搭舞台;打得不好,队友给他兜底。
这哪是打比赛,这简直是买了份顶级人寿保险,受益人还是自己,保单的名字叫Faker。
姿态和Letme在直播间里那句“多兰真给他们四个磕一个吧”,简直是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这已经不是技术层面的讨论了,这是玄学。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T1打KT那场BO5的决胜局。
那局比赛,简直就是多兰职业生涯的缩影,也是“Faker到底有多恐怖”的终极证明。
打野Oner前期当爹又当妈,把野区刷干净了喂给多兰,帮他建立优势。
正常剧本应该是上路通关,然后接管比赛。
但多兰的剧本,是“优势开送,劣势隐身”。
最离谱的,就是那波载入史册的高地团。
赛后语音放出来,所有人都傻了。
Faker冷静指挥:“多兰,找机会开一波。” 李哥的意思是,观察,寻找,等一个万无一失的timing。
结果话音刚落,多兰的脑子里估计只剩下了“开”这一个字,一个猛子就扎了进去。
他甚至没看一眼兵线,那光秃秃的高地,比我的脸还干净。
这波操作,放在任何一个职业赛场,都是顶级战犯行为。
无兵线越塔,白给一个大人头,送掉关键节奏。
那一瞬间,KT的人估计都以为胜利女神在向他们招手了。
但魔幻的地方就在这儿——Faker和剩下三个队友,愣是没跟。
他们像四个冷酷的BUG检测员,看着程序里跳出一个致命错误,然后 calmly 选择“ignore and continue”。
幸亏他们没跟。
要是跟了,T1可能就直接G了,今年的冠军就成了KT的囊中之物。
所以你看,多兰这个冠军,含金量不好说,但含“爹”量绝对是史上最高。
他就像一个摇骰子的赌徒,有时候能摇出“9”当战神,有时候能摇出“3”成战犯。
而他能走到最后,只是因为他旁边坐着一个能改写骰子点数的人。
所以,当大主播“真实电竞”说出那句:“你要是跟Faker处在同一个竞技项目里,那就是悲剧”时,我一点都不觉得夸张。
这不是在吹捧Faker的操作有多神。
讲真的,打了十年,李哥的操作或许不再是独一档的巅峰。
但他真正恐怖的地方,在于他把《英雄联盟》这个团队游戏,玩成了一个养成游戏。
他的队友,就是他养成的角色。
角色出BUG了,他负责修复;角色掉线了,他负责1V9。
从SKT到T1,铁打的Faker,流水的队友。
Marin走了,Bang走了,Wolf走了,Duke走了,Clid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天才少年来了又去,但只要那个男人还坐在中路,这支队伍就永远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什么三连冠,什么第六冠,这些数字已经失去了意义。
Faker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是一个团队游戏”这个概念最大的嘲讽。
(插一句,我都怀疑T1的教练组是不是在进行一种社会学实验,专门找一个像多兰这样的“变量”,来测试Faker这个“常量”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
他证明了一件事:神,是可以带凡人飞升的。但反过来,凡人,是无法把神拉下神坛的。
这就是为什么其他选手感到悲剧。
你十年苦练,你天赋异禀,你操作拉满,你和你的四个兄弟齐心协力,你们打得像一个完美的整体。
然后你遇到了Faker。
他那边可能有一个上单在梦游,有一个辅助在迷路,但他就像一个开了上帝模式的GM,在后台轻轻敲下一行代码,瞬间修复了所有问题,然后告诉你:“Sorry, this is my game.”
这真的很重要。
我是说,这种感觉真的、真的很重要。
它会摧毁一个职业选手的信念。
你努力的一切,在一种不讲道理的“玄学”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再看看我们LPL。
我们年年喊着“最有希望的一年”,然后年年被T1打得找不着北。
今年更是重量级,一号种子BLG十六强,二号种子AL八强,三号种子TES四强,四号种子IG十七强(这排名就离谱),三支队伍倒在T1脚下。
我们缺天才吗?
不缺。
我们缺钱吗?
更不缺。
那我们缺什么?
我们缺一个Faker。
但我们缺的不是他的操作,而是他的职业态度。
当Faker在夺得第六冠后,面对镜头说他的目标是打到2029年,要尽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选手时,我感到一阵寒意。
这个人,他不是在工作,他是在修行。
他把热爱这件事,坚持了十年,而且看样子还要再坚持五年。
这种近乎苦行僧的专注和自律,才是最恐怖的。
Uzi可惜吗?
当然可惜。
他曾经是距离神最近的人,但他在“还能打”的时候选择了离开。
这一退一进之间,差的可能就是一个冠军奖杯,也可能差的是整个职业生涯的境界。
我们总是在讨论天赋,却忘了天赋的兑现,靠的是日复一日枯燥的坚持。
说到底,强的不是Faker,而是其他人还不够强。
如果我们的选手,能有Faker一半的职业态度,何愁冠军?
如果我们的队伍,能像T1一样,建立一个围绕绝对核心运转但又能容错的体系,又何至于年年陪跑?
BLG今年确实是夺冠大热,但热度有什么用?
热度不能帮你赢下比赛。
希望这次惨败,能让他们深刻反思。
不是反思操作,而是反思心态,反思建队思路。
毕竟,多兰的故事告诉我们,抱对大腿,确实能赢。
但它也告诉我们另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我们LPL,现在没有这样一双能让全世界都想抱的大腿。
这……或许才是最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