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宾汽车站停运,是城市在“进步”,还是一段市井记忆在被悄悄拆掉?答案往往是两个都对——10月27日,迎宾站真正按下了暂停键,临汾、运城等班线北移到迎泽大街的太原汽车站,原本设想把迎宾和建南合并搬到太原南站外的东南客运站的“南移梦”,如今看来已夭折。
画面很清晰:迎宾坐落在太榆路与建设南路十字口,几十年像个热闹的小集市。早晨拎着行李的旅客、抹车的师傅、吆喝着拉客的饭店老板,站牌上写着运城、临汾、侯马……一行行地名像老地图,装着无数人的乡愁。现在站台冷了,候车室空着,检票口只剩寥寥几个人踟蹰,像是老电影按下了暂停键。
变局不是突然发生的,是高铁和网约车把故事提前改写了。大西客运专线一通,原来六七个小时的长途,动车两三个小时搞定;再叠加网约定制小客车“上门接、点对点”的灵活,很多人直接改走了便捷路线。一位常年在迎宾卖票的老售票员无奈地说:“有票的时候一票难求,现在对着空座板着脸。”另一位旅客乐得直夸:“坐高铁,省心又省劲,孩子回家也轻松。”
政府的搬迁本意是疏解市区拥堵、方便换乘,把客运和动车衔接起来。但现实更会唱反调:东南客运站主体装修好多年未启用,北客站也建了没人开,周边像座“未来的空城”。再看利益链条:迎宾地段好,客流下降后,客运企业开始“盘活土地”——盖楼、引商,甚至鼓励城际公交转型。晋中榆次把长途站改成旅游汽车站、引进文旅店铺,给太原留下了一个可借鉴的选项:东南客运站或许会变成展销窗口,而非传统的汽车编组场。
▶ 影响有喜有忧
对出行者来说,换乘更顺畅:太原汽车站靠近地铁1号线太原站西广场、五一广场,离地铁2号线大南门也不远,换乘便利性上了档。对城市来说,大量班车原本集中在迎泽大街或加剧拥堵,但因为乘客骤减,实际影响可控。对小店主而言,却是晴天霹雳:迎宾停运,周边旅馆、饭店、出租车生意急降,许多小店被迫关门;相反,太原汽车站周边商户迎来新客流。
老司机和旅客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多变:有人怀念昔日“满座”的热闹,也有人为出行变得随意而拍手叫好。市政规划者在会议室里算着利弊:把人流往外疏散是好事,但若需求已被高铁和网约车替代,空置的大站点就是资源浪费。
这件事比一座车站的关停更复杂——它是交通方式变革、城市功能重构与市场自我调节叠加的结果。高铁、网约车不仅是竞争对手,它们改变了出行逻辑和时间成本。城市规划需要更灵活,让旧的空间找到新生命:把东南客运站做成文旅新窗口,还是重新定位为真正的客运枢纽?如何兼顾便捷换乘和市区疏解,避免“空城”与“堙没的街角”并存?
读者们怎么看?如果你是被迫关门的店主,你会怎样转型?如果你是偶尔回乡的旅客,你更偏向高铁还是班车?作为交通规划者,你会给东南客运站怎样的“新剧本”?欢迎在评论里说出你的选择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