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乌克兰退《渥太华公约》,五国效仿,地雷成俄乌战场最后防线
意昂体育介绍
乌克兰退《渥太华公约》,五国效仿,地雷成俄乌战场最后防线
发布日期:2025-07-10 15:16    点击次数:177

2025年6月2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宣布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这份曾被164国签署、旨在禁止反步兵地雷的国际条约。 紧随其后,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芬兰五国集体提交退约文件。 一场由东欧国家掀起的“退约潮”,瞬间将这种炸断腿还连着肉的残酷武器,推上舆论风口。

俄乌战场上,一名俄军士兵拖拽受伤战友时踩中地雷,右腿瞬间血肉模糊,白骨裸露的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另一名乌军前一秒还在说笑,下一秒就被炸飞半条腿。 这些画面撕开了现代战争最血腥的伤疤:看似落伍的地雷,正以最原始的方式收割生命。

地雷战场:士兵的断腿与国家的抉择

俄乌前线,顿涅茨克平原的焦土下埋着至少13种地雷。 俄军的OZM-72跳雷从草丛中弹射至腰部爆炸,钢珠穿透内脏;乌军布设的“蝴蝶雷”仅手掌大小,塑料外壳躲避探测,专炸脚掌。 一名踩中反步兵雷的乌军士兵,脚踝以下被炸成碎肉,断骨和肌腱挂在残肢上——这种设计只为制造无法抢救的重伤员,拖垮敌方后勤。

为阻挡俄军装甲洪流,乌军用无人机向阵地抛洒成千上万枚“蝴蝶雷”。 它们像毒蜂群般钻入战壕,士兵们连上厕所都提心吊胆。俄军则以牙还牙:撤退时埋下诡雷,将手榴弹绑在门把手、尸体下,甚至儿童玩具里。

退约真相:当人道公约遇上亡国危机

泽连斯基的退约法令直指战场困境:“俄罗斯从未遵守公约,肆无忌惮使用地雷,我们却要自缚手脚! ”2024年11月,美国突破禁令向乌提供反步兵雷,更让乌克兰意识到:所谓人道公约,在亡国危机前不堪一击。

现实比口号更冰冷。 俄军近期在顿涅茨克撕开防线,乌军平均每天伤亡上千人。 反步兵雷成了最廉价防线:一枚地雷成本仅30美元,却能阻滞俄军装甲集群数小时。 而一枚“标枪”导弹价值17万美元,乌军早已打不起。

波罗的海三国的退约同样赤裸裸。拉脱维亚兵推显示,若在边境密布雷区,俄军推进速度将骤降60%。 爱沙尼亚国防部最初反对退约,最终妥协于一个数字:俄军在加里宁格勒部署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离首都塔林仅两分钟航程。

地雷禁令:164国的理想与7国的背叛

《渥太华禁雷公约》曾是人类良知的里程碑。 它要求缔约国4年内销毁库存、10年内清光雷区,连培训用雷都需联合国报备。 可讽刺的是,全球地雷产量最大的中美俄三国均未签署。

乌克兰曾是公约模范生:2019年主办国际排雷会议,战前销毁300万枚地雷。 如今为了死守巴赫穆特,乌军把最后库存的PMN-4地雷埋进学校操场。 公约秘书长痛心疾首:“这是人道主义的全面倒退! ”可前线士兵反问:“是公约重要,还是我们多活一天重要? ”

科技与伦理的绞杀战

现代地雷战早已不是工兵弯腰埋雷。 乌军给反坦克雷加装尾翼,用无人机像扔炸弹般空投;俄军在智能雷上装定时自毁装置,避免反攻时伤及己方。 最致命的是“子母雷”——假雷触发后真雷才引爆,专炸排雷工兵。

面对智能雷,传统扫雷车形同废铁。中国展示的“机器狗”扫雷队昼夜作业,热成像仪定位、机械臂拆引信;美军试验激光排雷,却因成本太高作罢。 而乌军只能靠最原始方式:让士兵手持探雷针,在炮火中爬行。

雷场背后的平民之殇

哈尔科夫郊区的农妇玛丽亚,秋收时被蝴蝶雷炸断右手。 这种雷自毁率仅85%,乌军三年前布下的雷区,如今成了儿童死亡陷阱。 2023年全球因地雷死亡5757人,其中1498名儿童。 排雷组织警告:乌克兰埋雷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5000枚,彻底清理需百年。

更残酷的是战后清算。 按公约,乌克兰若正式退约,战争责任追究时将失去“遵守国际法”的抗辩理由。 但总统幕僚长叶尔马克的回应冷峻:“等我们活到战后再说吧。 ”

东欧的连锁反应:安全还是疯狂?

当波兰宣布启动退约程序,德国立即切断对其地雷零件供应。波兰防长直接晒出俄军装甲集群演习视频:“道德绑架? 等俄军坦克开到柏林街头时再说! ”芬兰则默默加固边境:1300公里国境线埋下数万枚地雷,雷区警告牌用俄语书写。

日内瓦国际人道法专家郭阳指出致命矛盾:“公约假设所有国家珍视人道价值,但生死存亡时,伦理永远输给生存本能。 ”此刻的基辅街头,征兵广告写着:“宁愿断腿,不做亡国奴! ”——这或许就是战争最残酷的真相。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