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2 日,协会明确表示,网上那些关于光伏的传闻全都是假消息,特别是关于“行业收储计划取消”的谣言,完全没有根据。还提醒大家要仔细辨别,慎重考虑,不要轻信这些无稽之谈,做好决策要小心。
更嚣张的是,协会直接表态,要坚决捍卫国家和行业的利益,绝不手软,决不让那些散布谣言、抹黑抹黑、恶意做空的招数得逞,毫不动摇。
这可不是光说说而已,背后可是行业真实遇到的难题,被假消息和做空势力夹击得死死的。今年新疆查到的光伏项目骗局就是个典型例子,累计虚假的项目总量高达7.6GW,搞得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
像十一团那个1.5GW的项目,本来是因为电价政策调整,暂时停工,结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硬生生炒成“惊天骗局”;温宿县的3GW药光互补项目,骗子竟然伪造了那些真假难辨的备案证件;乌什县更离谱,居然用早在2014年就作废的文件来蒙骗合作伙伴,新和县则是编造虚假的消息,专门用来骗取资金。
这些骗人的把戏不仅让投资者一输再输,还被做空势力当成“武器”,在市场上制造恐慌气氛,趁机牟取黑心利益。这次协会挺身而出,强烈反击,目的就是要彻底断掉“造谣—做空—牟利”这条暗箱操作的灰色产业链,还行业一个清清白白的名头。
说到底,这些乱象的根源还得归咎于产能过剩引发的“内卷”之后留下的后遗症。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摆在那里咧,咱们一年能生产1100GW的光伏产品,可全球市场乐观估计一年也就需求600GW,国内的需求大概只有250GW。
市场上的供应远远超过需求,直接推动车价不断下跌。到2024年,多晶硅的价格下降了39.5%,而组件价格也降了29.7%,“产得多、卖得便宜”成了行业里的普遍现象。
在这样的局面下,企业的日子变得格外难熬,市场对不好的消息又特别敏感,谣言也就顺势找到了立足的空间。
到了 2025 年 9 月,多晶硅的存货已经积压到 44 至 45 万吨,而下游企业也不敢轻易买入,整个产业链都陷入了“买不起、卖不出去”的尴尬境地。
更让人烦心的是,骗子们也盯上了这“乱局”,搞的诈骗手段一个比一个厉害,甚至敢直接假冒批文、冒充央企来骗人。
中国二十二冶和中国核电都专门出来澄清过,说有人伪造公司公章,还虚构分包项目,从项目谈判、合同签订到收款,一整套完整的诈骗流程都搞定了。
这事也反映出行业发展的速度太快,之前大家只顾着扩产能、抢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没跟上,才让这些投机份子有空子钻。
还算不错,政策和行业都赶紧 action 起来,联手划了条停,这才刚刚挡住了内卷的势头。
2024 年 11 月,工信部出了个新规,对行业规矩敲定了底线:新建的 N 型电池转换效率必须达到 26%,而组件效率要达到 23.1%,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项目根本别想实施。
项目的资本金比例得至少30%,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企业盲目扩张和杠杆太高。同时,还特别强调要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核算碳足迹,还要搞“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那些落后的产能可能随时会被清理掉。
行业里大家也都一致认同,得摆脱那种恶性竞争的怪圈。协会执行秘书长刘译阳那句“不走出内卷誓不罢休”,真是说出了不少企业的心里话。
目前啊,这些努力已经开始显现成效。到了2025年三季度,多晶硅的价格比6月底涨了超过50%,通威这些头部企业的亏损也减了八成左右。整个产业链的价格终于稳定下来,还出现了回升的迹象。
需求这边也是传来好消息啦,国家能源局推动矿区光伏开发,很多地方都在推“矿区治理 + 分布式光伏”的做法,一边改善生态环境,一边拓展光伏的应用范围,结果就多出了大约200GW的市场潜力。
一方面借助政策调控把落后产能压得更紧,另一方面又积极探索新的需求领域,光伏行业的破解之路变得愈发明朗起来。
政策扶持的同时,技术创新也成为行业突破的关键所在,眼下光伏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得让人看得晕头转向,N 型 TOPCon 电池已然占据市场主流,到了2024年,市场份额高达 71.1%,不少设备制造企业靠着这项技术赚得盆满钵满。
让人更激动的是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已经突破了27%,差不多快追上单晶硅电池了,而且业内普遍觉得,未来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
技术的进步,不光让光伏设备跑得更快、花得更少,还让咱们中国的光伏在世界范围内更具竞争力。
遇到一些国家的贸易壁垒,咱们国内企业并没有心凉,而是加快了布局全球的节奏,在海外修工厂、建立研发中心,一方面躲避限制,另一方面还能更紧贴当地市场。
虽然 IEA 对2025到2030年的光伏增长预期做了下调,但光伏依旧会占到可再生能源新增规模的差不多80%,仍然是清洁能源领域的主力军。
再加上中国提交的 NDC3.0 目标,让世界市场对光伏未来的需求变得更加坚挺。
根据国内统计,到了 2025 年前九个月,光伏装机容量已经搞定了 240.3GW,比去年同期多了 49.3%。中邮证券预计,今年的总装机容量还能冲到 300GW。
随着技术持续创新,全球布局逐渐到位,之前的产能过剩情况会逐步减轻,光伏行业也逐渐从“扩产”走向“提质”的新阶段。
实际上,这次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直面谣言,不单是为了给行业正名,更体现出这个行业越来越稳健、成熟了。
当一个行业走到一定阶段,难免会遇到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和谣言扰乱这类问题,关键还是看能不能主动拿出办法打破僵局。
目前的光伏行业正处在“去产能、搞技术、拓市场”的阵痛阶段,待那些落后产能被淘汰、投机分子被清除后,留下来的企业都会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全球市场的开拓。这样做,也符合光伏产业最初的初心——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格局,为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尽一份力。
对投资者而言,没有必要被眼前这些短期的混乱所迷惑。能源变革是大势所趋,推动清洁能源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这个趋势已成定局,无法逆转。
根据IEA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发电总量中可再生能源会占到43%,其中,光伏发电会跃升为最大的单一可再生能源。
人们对清洁能源的热情从来没减过,中国的光伏行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先进的技术实力以及不断优化的全球布局,已经牢牢占据了行业的领先位置。
眼下觉得的“难题”,其实都是行业迈向成熟必不可少的步骤。
等着行业洗牌结束,技术优势变成市场的优势,全球布局一旦成型,就会有规模效应。中国的光伏产业,不仅能突破国外的贸易限制,还能牢牢站在可再生能源领军位置,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未来的光伏行业,咱们多点耐心,抱个希望,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