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变阵超级应用浪潮下的新分成密码
聊起手机,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离不开苹果,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最近你可能发现,苹果的变化,比想象中还要快,这一次,我们就来聊聊苹果,又一次针对超级应用做出的新动作,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苹果推出“小程序合作伙伴计划”,不只是调整分成规则,更是一场对全球应用生态的策略再平衡,这背后的深意,远超你我想象。
不妨先达成一个共识,手机里的超级应用,越来越多,微信、Line,还有俄罗斯的Max,这些软件不只是聊天,反而更像一个“数字世界”,大家点点小程序,就能吃喝玩乐,办事情,一站式解决生活大半难题,开发者每天都在这些超级应用里掘金,苹果收应用商店“过路费”,让不少开发者蛋疼很久了。
苹果最新这步棋,怎么看?这次,它宣布新计划,小程序和小游戏里买东西,苹果只收15%的分成,比之前30%便宜一半,这不是简单让利,而是一个信号,苹果意识到,超级应用正慢慢“包围”原生App生态,如果一直强调高抽成,开发者早就跑了,用户也跟着分流。
背后的争议早已不是一天两天,微信的小程序开发者,经常想办法绕过苹果的支付,结果,用户被引导到外部付款页面,苹果跟腾讯谈了超过一年,才捧出“小程序合作伙伴计划”,微信乖乖参加了,皆大欢喜,其实不止微信,日本的Line也支持大量小程序,在那边同样火到不行,俄罗斯的Max甚至能处理金融业务,这说明,超级应用的潮流,已横扫全球。
从表面苹果这招像是“和稀泥”,开发者投诉、高管压力、监管危机,哪里都在喊,但这背后有更大的生态盘算,以前,苹果靠App Store高分成,稳收“苹果税”,尤其对大热门应用,比如Spotify、Netflix,再比如游戏巨头,每年分成都数十亿美元,可是,超级应用的模式,直接挑战了旧规则,数据显示,2023年,微信小程序日活超过6亿,贡献的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苹果如果和小程序画地为牢,直接损失一大块蛋糕。
低抽成不止针对中国,全球都一样,苹果想赢下开发者的心,为的就是守住平台根本,因为,如果超级应用成了第二个“应用市场”,大家啥都在里面解决了,苹果的主导权,就会慢慢变弱,韩国Coupang、印尼GoJek,东南亚Grab,甚至连印度的Paytm都在搞超级应用,大家都在试图跳出App Store掌控。
再看用户,其实选择多了,心思也变了,以前,大家惯用原生App,可是,现在,点开微信、打开Line,吃饭、买票、办证、看新闻,什么都搞定,用户粘性留给了超级应用,而不是App商店,开发者也越来越依赖流量巨头,苹果如果变慢,未来没准被边缘化。
这次降低抽成,苹果不是“白白送糖”,条款里规定,小程序或小游戏,必须由“非主导应用开发者”发布,并且,还要依赖几个特定框架,要求明确用户年龄,否则,不让上新计划,这相当于在“放水养鱼”,又紧紧抓住一定的生态控制权。
苹果还试图避免只为大公司开特殊通道,这次计划对所有开发者放开,确保大家规则一致,否则,外界只会说,苹果怕了腾讯,临时抱佛脚,但如果能保证公平,大家吃肉都有份,生态才有活力。
欧美的监管压力,同样推着苹果改革,在欧盟,相关法规要求,苹果必须放宽App Store规则,开发者能选择不同支付方式,苹果不得不让出部分空间,美国也有类似动向。
讲到这儿,案例其实远远不止微信、Line和Max,去年,印尼GoJek平台也曾因高抽成而推动和苹果谈判,争取到更多分成灵活性,这背后,本质就是超级应用跨界能力巨大,每一笔买卖,对平台方和苹果来说,都是巨大的利益交集。
未来的竞争早已不只是“谁拿分成多”,而是“谁能挖掘更多场景”,假设智慧出行、金融理财、健康医疗,这些场景全都能和超级应用融合,苹果会不会渐渐让出更多控制权?这才是一场更大生态变革的开始。
最后,说回用户,我们只是想用起来更省心,开发者要的是基础好、利润高,平台方要流量和生态,苹果要利润、要掌控权,这三方在新分成下,还能共赢多久,这或许才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假如未来超级应用与苹果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我们的每一次点击,会不会都悄悄“改写”科技巨头之间的力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