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菲律宾突然宣布要对中国游客恢复电子签证,这消息一传出来,网上立马炸开了锅。
要知道,前脚他们公务船还在南海铁线礁那边跟中国海警“较劲”,后脚就对咱们游客“开绿灯”,这转变属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说起来,菲律宾驻华大使馆跟大家保证,11月份开始,不管你是去旅游还是做生意,只要不超过14天,都能网上申请电子签证,手续比以前简单不少。
大使还特意提到,今年是中菲建交50周年,想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两国交流。
听起来挺有诚意,可谁不清楚前阵子在南海的事还闹得沸沸扬扬,这会儿又突然说要“友好往来”,多少让人觉得有点讽刺。
其实,放眼过去几年,菲律宾的旅游业对中国游客相当依赖。2019年,中国去菲律宾旅游的人数就超过170万,占了当地外国游客的五分之一。
疫情和两国关系紧张一来,旅游收入大幅缩水,菲律宾这日子也不好过。
现在电子签证重开,说白了,一方面是想拉动经济,另一方面也是给中国释放个“信号”,但实际操作上还是有不少限制,比如只能指定机场入境、时间不能延长等等,
距离真正的“便利化”还差很远。
可矛盾就在这儿:一边在南海闹事,海上船只横冲直撞,甚至公然冲撞中国海警船;一边又对中国游客示好,想拉拢点经济红利。这种“左右开弓”的操作,其实背后有深层原因。
马科斯政府这阵子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国内经济挺拉胯,物价飙升、民生压力大,社会矛盾没少。每到这种时候,菲律宾政客往往就会搬出南海问题制造对立,分散国内注意力。
可他们也清楚,真跟中国闹翻,经济上肯定吃亏,毕竟中国是他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纯靠美国撑腰?那更悬。
美国说得多、做得少,嘴上支持菲律宾,真遇到麻烦,基本上是“隔岸观火”。这一点,菲律宾不少明白人早就看透了。
所以,马科斯这波操作,其实就是“两头下注”:海上挑事,讨好美国和国内民族主义者;政策上又扔个“橄榄枝”,试图稳住和中国的基本关系。
对菲律宾来说,这样好像哪边都不吃亏,但长期来看,真能两全其美吗?
今年本该是中菲关系向前走的大好时机。中国不光是买他们农产品的大客户,还帮他们搞基础设施建设,说白了,实打实的好处都在这儿。
美国那边,嘴上“画大饼”,可你真需要什么帮忙,十有八九落空。菲律宾这次恢复电子签证,看起来是个积极信号,但如果南海上的挑衅不停,最终只会让两国互信更难建立。
说到底,南海问题要靠谈判和合作解决,硬碰硬最多制造点新闻热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只要菲律宾别总想着“捞便宜”,多点真诚对话,咱们其实也乐意一起把南海搞成和平、合作的典范。
电子签证办得再快,政策再漂亮,要是心里还想着“边闹事、边合作”,那这点小恩小惠就像海边的沙堡,随时可能被潮水冲没。
50年中菲关系,有合作时的双赢,也有矛盾下的僵持。每次菲律宾真心跟中国走近,自己国家发展都能看得见进步;每次一头热扑进美国怀里,最后多半是空欢喜一场。
马科斯手里这张牌到底怎么打,关系着菲律宾未来能不能走上正路,也影响着整个地区的和平。
现在就看他们到底想清楚没有,是继续当棋子,还是借这次机会真心实意搞好邻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