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尔街日报》那篇报道,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坐立不安的劲儿。美国精英们似乎终于回过神来,发现他们过去屡试不爽的技术封锁、产业链大棒,这次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他们猛然意识到,中国手里除了稀土这张明牌,可能还藏着一张更要命的底牌,一张让美国想还手都找不着劲儿的牌。
这种心慌慌的感觉,真不是空穴来风。今年三月,美国医疗系统内部就悄悄炸了一锅粥。芝加哥一家医院的药剂科主任,突然接到警报: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库存快见底了。
供应商解释得也直接——中国原料药的关税问题,生产线都停了。这可不是个例,同一天,全美两百多家医院都收到了类似警告。
药没了,急不急?
仿制药巨头山德士更是直接撂话,他们加拿大工厂生产的抗抑郁药和抗生素,七十二小时内就得断供。这可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美国医疗体系最脆弱那一环的真实写照。
《纽约时报》调查过,美国医院的药品库存平均只能撑三十天。一旦供应真断了,整个系统离瘫痪也就不远了。
说到底,问题就出在美国对全球供应链的过度依赖。为了省钱,美国药企几十年来,一个劲儿地把生产环节往外包。
结果呢?现在美国消费的仿制药,九成以上都靠进口,而这些药的大部分原料,都指向同一个地方——中国。
无论是老百姓常吃的布洛芬、阿莫西林,还是医院里救命的抗癌药、抗生素,核心原料八成以上都产自中国。
美国药神的软肋
早在去年,这种依赖的风险就露过一次脸。当时,因为美国本土药厂停产,抗癌药“顺铂”在全国范围内都短缺了。
情急之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只好紧急特批,引进了齐鲁制药生产的同款药,那药当时还没在美国获批呢,才算解了燃眉之急。
可以说,美国所谓的“医疗神话”,其实就是建立在中国一根细细的“针尖”上。这根针一抖,整个帝国都跟着晃。
面对这么明显的软肋,华盛顿哪能坐视不管?其实早在特朗普总统执政那会儿,就想通过加征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逼着制药产业链回流。
可这一系列操作,非但没能“解毒”,反倒更像饮鸩止渴。关税大棒,首先就砸到了美国自己人头上。
美国仿制药行业利润本来就薄,普遍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六之间,关税成本一加,好多中小型药企直接就到了破产边缘。
最终呢,药品价格涨了百分之十五,这笔账,还得普通老百姓来买单。辉瑞、礼来这样的大药厂,虽然嘴上说想在美国本土建厂,可一算账就头疼: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四点二倍。
建个厂得五到七年,远水根本解不了近渴。那怎么办?
绕一圈还是中国
另一条路是“绕道走”,把希望寄托在印度身上。印度确实是仿制药大国,可问题是,印度制药业,同样也离不开中国。
数据显示,印度高达百分之七十的原料药,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就拿头孢类抗生素来说,其关键中间体D-7-ACA,印度超过九成的进口量都来自中国。
甚至像司美格鲁肽这类高端减肥药的原料,印度对中国中间体的采购量,今年上半年都激增了四倍。美国想绕开中国,结果发现印度只是个“二传手”。
拜登总统上任后,成立了白宫供应链韧性委员会,甚至动用了《国防生产法》来扶持本土药企。可结果呢?
至今只批准了三家新厂,要形成规模化生产,至少还得等上五年。今年三月那场席卷两百多家医院的药品短缺危机,恰恰证明了这些政策的滞后性。
到头来,还是得求着中国恢复供应,才勉强渡过难关。这局面,真让人哭笑不得。
真正没打出的那张牌
美媒的焦虑,其实远不止因为药品这一张牌。他们真正感到不对劲的是,中国展现出来的,已经不是单一领域的优势,而是一种系统性的、结构化的力量。
这张真正的“王牌”,是别人想复制都无从下手的完整产业链和规则制定权。就拿稀土来说吧,中国不仅掌握着全球百分之九十二的精炼产能。
更重要的是,今年实施出口管制时,打出了一套精准的“组合拳”:对军工用途“卡脖子”,对民用领域则适当“放水”。
这背后体现的,是对整个产业链的绝对掌控力。美国国防部内部早就预警了,他们军用设备所需的四十六种基础原料,全都依赖中国。
想靠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另起炉灶”?人家产能只有中国的百分之一,成本却高出二点三倍,根本无法支撑庞大的军工体系。
这种系统性优势,在新能源领域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中国不仅在锂电池、太阳能组件和风电设备的产能上,分别占据全球的百分之七十、百分之八十和百分之六十。
更重要的是,在技术标准和专利上也开始主导全球。二零二五年,中国主导了全球近一半的原料药标准制定,生物医药的核心专利占比也超过了百分之二十九。
美国原本想用“碳税”和“环保标准”来限制中国,结果反而成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这棋下得,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笔者以为
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从规模制造到标准制定,中国构建的是一个别人难以撼动的“闭环”。美国所谓的“去风险化”,在现实面前,越来越像一场“自我风险化”的闹剧。
重建本土产能,不仅意味着高出一半的成本和长达八到十年的周期,更意味着要在一个中国已经制定好部分规则的赛道上,从零开始追赶。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中美之间的博弈,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的层面。它关乎谁能在全球产业重构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谁能为未来的游戏制定规则。
中国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它亮出了多少牌,而在于它手握重牌却引而不发。这种战略定力本身,就已经让对手感到了阵阵寒意。这场棋局,或许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