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韩国教练偷看中国队比赛确凿无疑了,现在搞得象个间谍一样瞒着,真的觉得很荒谬。你说为什么?原因其实不用猜,明确得很。为了11月要打的世界杯预选赛呗,这不明摆着没得商量吗?可是这个行为,如果放在别的行业不是拉到媒体上就被人骂死吗?偷看别人的训练录像、比赛录像,早就该被定性为不专业,甚至是在搞暗斗,可偏偏体育界的老板们就觉得这是“策略”。你们这是打比赛,不是作战机密的斗争。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中国男篮迎来啥情况?其实还是那句话,战线拉长了,套路变了。对阵韩国两场预选,彼此都心知肚明,别说是那点套路,连变个阵都能泄露点信息出来。话说回来,国奥、国家队的阵容变动也够大:亚洲杯带了7名主力打主战场,可其实我倒觉得这阵容里还真的是“最强”的中国男篮。但是,谁会想象到,关键时刻张镇麟、周琦一上场,整体状态一下变得低迷了?我昨天看比赛,直愣愣的,像回到几年前那种疲软态。那一瞬间我甚至在想,这队是不是需要一点‘老将气场’的加持。
其实也不怪队员,毕竟中国队的阵容架构已经变了。亚洲杯上,除了胡金秋、赵睿、胡明轩之类的“老面孔”,崔永熙、曾凡博、杨瀚森都在试水。这次名单我盯着看,发觉没几个是常驻国字号的。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未来的阵容要重新磨合。虽然我们在亚洲算是“有底气”的队伍,但你要说真的稳稳压得住对手,还是得靠裁判、裁判、还是裁判。亚洲圈,特别是西亚球队,基本就是靠价格拼实力,稍有些技术含量的,就被发展得不亦乐乎。
不废话了,接下来谁能顶替?我觉得所谓“新阵”其实能碰出点火花,就是像李炎哲、张宁这些替补的“新鲜血液”。尤其是内线的周琦,一上场就让队形稳定不少,他的存在感变强了,队伍也更有攻击保障。你想想,光有个“硬实力”还不够,在心理和战术上的磨合更关键。韩国盯上李祥波和赵嘉义两个人,花两个月时间搞定针对战术。原本他们还琢磨着用杨瀚森和曾凡博应战,结果场上出现的还是那几个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说到11月的世预赛基本已成“决战”。我倒觉得,打法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全力以赴抢篮板,外线的投射成为看家本领,防守端也要层层布控。到时候,那些打海外联赛的基本都能被召回,之前的谁谁谁都得挤一挤。前提是郭指导这次能将队伍打磨得更合理一点。毕竟,按目前的趋势来看,亚洲的队伍都在赶,尤其是西亚的那帮“弱鸡”,一遇到我们还能威胁到五成胜率,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优势还是有的。
你说,日本、韩国为什么不战?我倒觉得是人家心里有数。日本也好,韩国也罢,打小组赛其实压力都不大。G组的那些队伍,不光是实力偏弱,战术层面也被我们甩在后面。真打起来,最怕的是出现“手软”的情况,毕竟胜负关系到出线权。韩国教练发现了中国队的软肋——李祥波和赵嘉义,专门定制战术两个月,可惜,场上还是那些人。我们在“调兵遣将”上还得更聪明点。甚至想想,未来如果能引进一些归化球员,实力再提升个几个档次,估计世界大赛还能拼个八强。
可是问题来了,郭艾伦和赵继伟还会回来吗?别指望了。看他们的状态,基本上就是“休整”的节奏。中国篮球现在的困难,就是队伍没有一个“核心”的精神领袖,队员之间的信任感也在慢慢被磨灭。又或者,这次亚洲杯后,谁还敢说这批人会成为未来几年的“队魂”?我倒觉得像杨瀚森、曾凡博这些新晋青年,才更值得期待,他们的潜力没得说。只是能不能撑到世界杯全线爆发,这些都得看教练怎么调配。
这次亚洲杯7名主力队员没去,已经隐隐预示着未来阵容将会大调整。就算我们战术再完善,没有人良好的心理状态也白搭。每次大赛前都得担心是不是大面积“换血”,队员的熟悉程度还得再磨一磨。未来几个月,看的就是郭指导怎么“魔鬼训练”这些新老结合的队伍,能不能把狼狈的状态改善到极致。
反正我觉得,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就是个“考验”——考验队伍的配合、心理、战术还有那点“团队精神”。但坦白讲,我是真的开始怀疑,下次还看谁买账?一场比赛摔得那么惨,阵容又飘忽不定,真的还能给人点“希望”吗?还真挺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