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韩国总统李在明打破外交惯例,将日本作为就任后的首访地,与首相石破茂会谈后发表联合新闻公报,这是自2007年以来韩日领导人首次以正式文件公布共识。
公报聚焦氢能合作、人工智能技术共享、应对少子化等议题,却对强征劳工、慰安妇、独岛主权等历史争议避而不谈。
巧合的是,就在访日前不久,李在明婉拒了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阅兵式的邀请,这一“缺席”与“赴日”的同步动作,引发舆论对其战略转向的猜测......
李在明此次访日被韩媒称为“破冰之旅”,核心目标直指重启韩日穿梭外交并强化韩美日三边合作。他明确提出:“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坚定推进韩美日合作至关重要”。这一表态与其竞选时批评前政府“对日低姿态”的形象反差鲜明,实则为服务韩美同盟的深层逻辑:韩国国家安保室长魏圣洛直言,此访是为“向美国证明韩国改善韩日关系的决心”。
就在结束访日飞往华盛顿的同一天(8月24日),李在明派出以“中国通”前议长朴炳锡为首的特使团抵京,携其亲笔信参加中韩建交33周年活动。这一安排释放双重信号。
经济依赖现实:中国连续18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占韩国出口总额25%,远超美日份额;风险管控需求:李在明在访美前紧急批评首尔反华集会“损害国家利益”,下令政府干预,避免刺激中方反制。
部分舆论将李在明婉拒中国阅兵邀请视为“亲日反华”,实则是简化逻辑:历史问题并非转向关键:李在明虽淡化慰安妇等争议,但未如尹锡悦般接受日本“第三方赔偿方案”,而是搁置矛盾换取合作空间。
台海立场未变:他多次强调“两岸问题与韩国无关”,反对追加部署萨德系统,明确拒绝成为“美日反华马前卒”。
经济安全分离策略:韩日公报中半导体供应链合作(如光刻胶、存储芯片技术)与美国对华技术封锁高度重叠,而韩国同时扩大对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出口,这种“政经分离”正是韩国在夹缝中求存的生存法则。
但细看其动作本质:轻描淡写掠过历史伤痕,在福岛核污水、独岛主权等敏感议题上集体沉默。这种对日低姿态,连韩国进步派都痛批“与尹锡悦何异?”
而韩日联合公报中“反对武力改变现状”“强化美日韩协作”等措辞,几乎照搬美国印太战略台词。安保靠美国、技术联日本、市场求中国,李在明试图用三边讨好掩盖核心矛盾,却暴露了致命软肋,韩国从未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李在明的外交布局始终受制于三重结构性矛盾。
安全依赖枷锁:韩国在情报、导弹防御等领域无法脱离美国体系,日本国防预算已升至GDP的2.3%,美日韩军事联动日益紧密;经济自主性挣扎:美国关税政策重创日韩汽车、半导体产业,迫使两国加速构建“抗关税联盟”,但韩国29%的半导体出口仍依赖中国市场;民意撕裂风险:韩国国内对日负面情绪仍超60%,历史问题若再爆发(如福岛核污水排放争议),刚修复的双边关系可能迅速倒退。
当李在明在东京握手、飞往华盛顿时,北京的特使团更像一场外交行为艺术。成员虽精心挑选“中国通”(如前议长朴炳锡、武汉大学博士朴钉),但一封信难掩战略失衡。
经济数据揭示残酷现实:韩国对华出口占总量25.7%,半导体、电池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产业研究院警告,失去中国将导致30%产能过剩。当李在明为讨好美国牺牲造船业竞争力时,中国只需调整供应链,便能让韩企痛彻心扉。
李在明的“钢丝舞”正将半岛推向更危险的境地:美日韩同盟化已成定局,三国从松散协调转向军事科技深度捆绑;朝鲜将联合公报中的“对朝制裁合作”视为围堵信号,半岛对话窗口近乎关闭;亚太经济圈加速撕裂,韩国在供应链上“选边站”引发连锁反应,区域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创。
当前韩日关系回暖的“破冰”意义有限:短期利好:双方设立副部长级磋商机制应对少子化、灾害治理等共同社会课题,人文交流扩大有望改善民间互信;长期隐患:若美国施压韩国加入“芯片四方联盟”封锁中国,或日本在独岛问题上挑衅,李在明的平衡术将面临崩塌。
值得注意的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四年半重启,三国正加速推动自贸协定谈判,覆盖92%商品的RCEP减免政策已使2025年一季度贸易额增长18%。这证明区域合作仍有内生动力,远非美日韩同盟可完全覆盖。
李在明的三场外交秀,演尽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挣扎。但东京的联合公报、华盛顿的关税谈判、中方的特使信函,终究是战术投机而非战略破局。当韩国将国家安全外包给美军、技术依赖日本、经济押注中国时,它已然沦为三方角力的棋盘。
李在明的选择无关亲华或亲日,而是在霸权博弈中最大化韩国利益。缺席中国阅兵式,是为避免刺激美国;访日推进技术合作,是为对冲贸易风险;派特使赴华,是为经济托底。这种“走钢丝”策略虽显摇摆,却是中小国家面对地缘裂痕的无奈现实。
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8月25日李在明将与特朗普会谈,美国对其“平衡术”的容忍度,或将决定韩国外交的下一步落点。而对中国而言,韩国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中间地带”价值,仍是破解美国技术围堵的关键变量之一。
参考资料:
韩国内批李在明访日与石破茂会谈时对历史问题避而不谈,李在明回应.--2025-08-25 10:37·环球网
韩国国会议长或来中国出席九三阅兵,礼宾排序仅次于总统.--2025-08-23 20:12·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