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冷板凳没坐热,莫迪就奔赴天津,这盘棋不好下
天津夏末的空气里,除了海风的咸湿,恐怕还要多几分火药味。想象一下那个场面,印度总理莫迪和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两位“老冤家”,要在同一个屋檐下喝茶开会,这画面光是想想就充满了戏剧张力。
这俩国家的关系,用“世仇”来形容都算客气的了。克什米尔那块地方,就像个永远也拆不掉的雷,时不时就得响一声。就在几个月前,双方的战斗机还在那片雪山上空狗斗,打完之后,两边都开着香槟庆祝,宣称自己把对方揍得鼻青脸肿。这种“精神胜利法”玩得炉火纯青,也恰恰说明了,心里的那股劲儿谁也没松。
就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搭了个台子,把两位都请到了天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夏巴兹那边倒是干脆,常年把“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挂在嘴边,来串个门跟回家似的。可莫迪这边,就显得有些耐人寻味了,毕竟他已经有七年没踏上中国的土地,中印边境的摩擦声还没彻底散干净。
那问题就来了,莫迪这位精于算计的“老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干嘛非要来赶这个“尴尬”的场子?
答案其实不复杂,说白了,就是在美国那边碰了一鼻子灰,热脸贴了个冷屁股。
莫迪政府心里一直有个“大国梦”,总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能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两头通吃。前脚刚派外交部长苏杰生去天津参加上合外长会,嘴上说着要给中印关系“升升温”,后脚苏杰生就马不停蹄地飞到了华盛顿,去参加那个所谓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
这小算盘打得噼啪响,无非是想在美国主导的圈子里刷一波存在感,顺便看看能不能捞点实际好处。
结果呢?现实给了印度一记响亮的耳光。苏杰生在华盛顿,连特朗普的面都没见着。要知道,就在同一天,特朗普可是专门抽时间会见了沙特的国防大臣。这种区别对待,简直就是把“我不待见你”这几个字写在了脸上,让印度外交官的面子在华盛顿的秋风里碎了一地。
见不到总统也就算了,谈点正事总行吧?苏杰生想找共和党大佬马可·卢比奥聊聊关税问题。卢比奥是谁?那可是美国国会里有名的“反华急先锋”,按理说应该把印度当成“香饽饽”才对。可人家压根不接茬,一听要谈关税,立刻顾左右而言他,把话题岔开了十万八千里。
这还没完,更狠的还在后头。美国转手就因为印度买了俄罗斯的石油,给它加了一轮惩罚性关税。这操作简直是神来之笔,印度觉得自己帮着美国围堵俄罗斯,怎么也算“投名状”,结果人家不仅没给赏钱,反手还抽了你一鞭子。
苏杰生这趟美国之行,可以说是空手而归,还惹了一肚子气。莫迪政府那个想融入西方阵营,成为座上宾的美梦,瞬间凉了半截。他们这才发现,在美国人眼里,印度或许是一枚有用的棋子,但绝对不是可以平起平坐的棋手。
西边这条路走不通,回头看看自己家里,日子也不好过。经济增速跟坐滑梯一样往下掉,国内的营商环境又被自己搞得一团糟。印度这些年为了扶持本土企业,对外资设置了各种苛刻的壁垒和名目繁多的税收,硬生生把一片投资热土变成了“外资坟场”。像是美国福特汽车,投了几十亿建厂,最后亏得一塌糊涂,只能黯然离场;摩托车巨头哈雷戴维森,也是在印度市场苦苦挣扎后,选择挥泪告别。这种杀鸡取卵式的做法,把外资吓得纷纷绕道走。
内外交困之下,莫迪这才重新把目光投向了东方。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贸易互联互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干货,对眼下的印度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
所以,哪怕明知道要在天津跟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大眼瞪小眼”,气氛会很微妙,莫迪也必须来。因为面子是虚的,肚子是实的。跟国家发展的实际利益比起来,那点尴尬又算得了什么?
当然,中国同时邀请印巴两国,也不是单纯地想看热闹。我们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冷静的牌局组织者。牌桌已经摆好,规矩也讲清楚了,我们呼吁的是双方都冷静下来,别在边境上搞那些小动作,坐下来好好谈。
我们提供的这个“同台机会”,不是让印度来刷存在感,或者把它当成跟西方讨价还价的筹码。选择权已经交到了莫迪手上。
是真心实意地融入区域合作,放下成见,跟周边国家一起谋发展,把克什米尔问题放到谈判桌上解决;还是继续玩那种“脚踩两只船”的老把戏,一边想搭中国的经济快车,一边又在背后跟着美国搞小圈子,使绊子?
历史已经给过印度不止一次教训了。当年的“一带一路”倡议,印度犹豫观望,结果错过了区域互联互通的黄金十年;后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个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印度在最后关头选择退出,眼睁睁看着邻国们享受贸易红利。
一次又一次的机会,都从指缝间溜走。这种反复摇摆,看似是“战略自主”,实际上更像是一种“战略迷茫”。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想当一个八面玲珑的“骑墙派”,最终的结局往往是两边都不讨好,从墙上摔下来。
这次天津峰会,对莫迪而言,既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考验。他面前的路很清晰,是选择对抗还是合作,是选择封闭还是开放,将直接决定印度未来十年的国运走向。
世界早已不是那个单极独霸的时代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区域合作与全球化的大潮而独善其身。莫迪的这次天津之行,或许不是他最想做出的选择,但一定是现实逼迫他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盘棋,确实不好下,但又必须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