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示范一下何谓由小变大的影片改编
产品展示
示范一下何谓由小变大的影片改编
发布日期:2025-08-22 18:36    点击次数:75

从制片公司提前公布的宣传资料以及影片结束时的标识,就能看出正在上映的《捕风追影》和经典港片《跟踪》之间的改编与继承关系。

跟2007年的《跟踪》相比,《捕风追影》的提升真是全面到位,基本上可以说是用相似的核心元素进行了重新创作。所以,编剧那栏只标了杨子一个名字,完全没有提原作的欧健儿、游乃海,也挺合理的。

01

任达华、梁家辉、徐子珊、邵美琪主演的《跟踪》,是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得主游乃海的唯一一部导演作品。

1996年,香港知名导演杜琪峰和著名编剧韦家辉携手创立了银河映像。之后,两人合作执导了一系列影片,包括《孤男寡女》《瘦身男女》《我左眼见到鬼》《钟无艳》以及《大块头有大智慧》。

游乃海是韦家辉的学生,早在1992年就开始为杜琪峰撰写剧本,到了1996年也加入了银河映像,作为编剧参与了公司绝大部分的作品。

在2004年,韦家辉曾短暂离开银河映像,开始自己独立搞创意。这么一来,游乃海接替了编剧的主要位置,还得到了执导作品的机会。

掌握这些背景后,就能明白,游乃海的《跟踪》算得上是一部由编剧思维主导的典型作品。虽然属于警匪类别,但并不属于那种动作大片,而是一种非常精准、聚焦的切入点,用故事和人物来取胜的短片(时长只有89分钟)。

香港警务处有个部门叫CIB(刑事情报科),下面还设有一个专门负责刑事追查的跟踪组。游乃海凭借他作为一名优秀编剧的敏锐洞察力和创作热情,不仅把他们的特殊工作模式展现在大银幕上,还围绕着跟踪的特点塑造人物和设计对抗关系,拍出了一部虽不算篇幅长,但很耐看、别有新意的作品。

02

这种由编剧思维主导的作品,有时候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票房并不理想。《跟踪》当年在香港本地的票房还不到一千万港元,在内地上映时也就赚了800万人民币,算不上商业大获成功。

不过,这类作品的故事其实挺打动人心的,很容易激发导演那种偏重创意的脑袋,或者也会让以制片为主要动力的影视公司想要翻拍一番。因为他们手头上资源不少,就是缺个好故事作为基础。只要故事够精彩,投入再大,那票房的前景就更有保障啦。

所以,韩国在2013年把它拍成了《监视者们》,用了薛景求、郑雨盛和韩孝周组成的豪华阵容,片长也延长到119分钟,最终在全球票房拿下了3779.56万美元。

内地这版《捕风追影》升级得挺厉害,不光请来了成龙和张子枫担纲主演,还把片子时长往上调到了141分钟,简直是个一线大片的规格了。

在上映之前,《捕风追影》点映的表现挺出色的,累计票房达到了8719.3万元。上映当天,这部电影在单日票房排行榜上就超过了今年暑期档的热门《南京照相馆》。目前,猫眼专业版和灯塔专业版都预测这部片的总票房会超过10亿。

让人更加惊喜的是,这部影片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1分,算得上近年来国产大片中少有的高口碑作品。

到目前为止,上一部票房突破10亿的国产动作片,还得回到2021年的《怒火·重案》;至于那部豆瓣评分高达8分的国产动作片,也都得追溯到2018年,《无双》和《红海行动》这两部作品。

对比一看,就能知道为什么《捕风追影》一上映,大家都忍不住兴奋不已了吧。

03

大制作电影常犯的两个毛病,一个是动作场面和剧情对白互相抢戏,导致表现力受限;另一个是剧情部分没啥系统性,只不过作为场面煽情的过渡和引导。《捕风追影》很巧妙地避开了这两点,因此也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能圈粉、被观众广泛喜欢的“大片”。

在剧情演绎方面,《捕风追影》直接借用了《跟踪》的核心结构。片中退休已久的跟踪专家黄德忠(成龙饰)组建了“萌宠”追踪队,培养出新人何秋果(张子枫饰)作为王牌成员,负责追查狡猾狡诈、从未露面的盗匪头目“影子”(梁家辉饰)。故事的框架、角色设定和人物关系,都明明白白地借鉴了《跟踪》这部影片。

《捕风追影》在跟踪的技巧和方法上,基本沿用了《跟踪》里的套路,跟踪过程中那些起伏跌宕的情节、被动和主动之间的反转,甚至最后用跟踪的办法解决了大难题,都是直接照搬《跟踪》的老配方。

这次翻拍虽然在重点上由文戏转向动作戏,算是个亮点,但作为新版的编剧和导演,杨子抓得挺稳的,既没让动作和场面抢了文戏的风头,也很好地把控了整个节奏。既保留了原作的大体架构,又加入了一些细节,让文戏展现得独立而完整,层次也挺丰富。

另外,这部电影还特别考虑到演员的个性特点,对角色设定和关系进行了一番优化,这样一来,演员们能有更多发挥空间,而喜欢他们的观众也能期待看到他们最精彩的表现。

像成龙参与的那部分,就融入了成龙电影里的独特幽默感和杂技打戏。而沙和梁家辉之间的对手戏,更是用心铺陈和营造,通过新旧两种气场的碰撞,激起了观众的共鸣,无论老少都能感受到那份精彩。

比起《跟踪》长了不少,主要是为了防止动作场面和大场面把文戏给挤掉。这片子在开头20分钟后,才让第一主角黄德忠出现。一开始那20分钟,基本上都是盗匪团伙在作案,澳门司警局也没能阻止,动作戏占了大部分。

这段情节唯一的亮点在于养子临时起意的行动,结果让影子人生第一次被“拍到”,也为后来黄德忠的追查提供了突破口。光是为了这一幕,竟然拍了十几分钟的动作戏,真是有点舍得了。

更让人觉得牛的是,就算把那20分钟给剔除了,黄德忠、何秋果、影子和养子们还留有120分钟的时间去展现各自的剧情发展。是啊,有时间的保障,才有可能让这部“大片”既有剧情的深度,又能动静兼备。

04

《捕风追影》这部作品的剧情基础上,搭建起的那些场景,真的特别绚丽。

在澳门取景并不一定能成为亮点,不过用上影片中那些特色明显、契合整体氛围的景致,就已经很加分了。就算不提警匪角色在永利皇宫酒店里跑来跑去,光是影子藏身的那座楼,那一幕的全景空镜,都给人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影片里还挺用心迎合现在的年轻观众,“狼系养子团”这个设定是真的容易让年轻人喜欢得不行。请帅哥来演已经够吸引人了,重点是这些帅哥个个身手了得,逃亡的时候还用上一堆炫到爆的高科技装备,简直就是帅气指数三个爆棚。

虽然整体打戏偏向拳拳到肉的风格,但养子团的每个人都喜欢炫招。那些翻转跳跃的大招,可能在现实中伤害没那么大,但放到银幕上,就能带动节奏,让画面更精彩。

倒是成龙和梁家辉这两个前辈,扮演的角色和他们自己一样,坚守着那种老派的风格。

成龙已经年过七旬,咱们也没指望他能在打戏上有多大突破。只要他还能把自己的那套风格演绎得足够精彩、正宗,就已经算是对得起观众了。

因为有文戏做底撑着,成龙在这部片子里不用像他巅峰时期那些代表作那样,整场从头到尾都在打打打,只要在几个关键时刻放开了玩就行了。打戏虽然不算多,但每次大哥出场的打斗,无论是时间还是质量,都算是近年来最棒的几场。

特别是他和梁家辉最后在狭窄空间里的那场激烈搏斗,看到的人都忍不住流泪,很多陪他们长大的影迷都感动得不行。

因为之前《跟踪》里的坏头陈重山,也是梁家辉演的,这次再演新版里的大反派时,他就用上一些新的招数,把原本十年遇到一次的狠角色,硬生生变成了五十年才碰上的级别。

第一个抓手在于影子和养子团之间牵扯不断的情感纽带。影子在放手和紧握之间徘徊犹豫,梁家辉把这种内心的纠结表现得淋漓尽致。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有点偏执,但实际每个细节都透露出真挚的情感。这让影子在个人魅力上超越了当年演的陈重山。

第二个亮点在于影子更注重用以杀伤为核心的匕首技艺。这个匕首技可不是哪个国家的传统武艺,而是各国军队、警察等机构,为了高效击败敌人,自己琢磨出来的刀法套路。

跟各国的传统武艺不一样,匕首术的开发是先研究人体,把血管都搞清楚,然后设计出一套招式, aiming 是用最快、最突然的方式刺和划。实话说,这就像是为一招致命而生的,属于最狠、最毒、最残忍的近身搏斗技巧。

之前在影视作品里,匕首术的表现其实没太多突出。倒是印尼那《突袭》系列火了一阵子,特别受到关注。再就是《杀破狼》里面吴京用的那把短刀,也算是比较出彩的片段了。

没人想到,60多岁的梁家辉竟然展现出了最猛的格斗技巧,效果真是让人震惊。

他或许不能像一些有武术基础的动作明星一样完成那些高难度的动作场面,但他绝对是个出色的演员,能够把招式和人物的内心紧密结合起来。他能领会匕首在影子角色中的意义,把影子的内心世界融入到打戏里,演得生动又有深度。

这功底,除了佩服,真就没别的话说了。

05

像这种把小成本影片改造成大制作的成功例子还真不少。比方说,在内地票房突破13亿人民币的《误杀》,它的最初版本可是印度的一部电影《较量》,那部影片的制作花费才不到4500万卢比(大约370万人民币),用马拉雅拉姆语拍的。

在这部片子收获不俗评价之后,很快就被印度的大厂以940万美元的制作费翻拍成了《误杀瞒天记》(印地语版)。

到中国这边翻拍,制作花费又往上提了不少,加入了几百个群众演员,演绎“墓地寻尸”等大场面,整体看起来像个“大片”的模样。

感觉,把那些文笔扎实的小片给挖出来,改造成兼顾文武的大片,在市场整体走低的情况下,倒也算是个不错的办法呀。

作者:满囤儿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