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颗原子弹点亮夜空,瞬间让世界为之一颤。这一轰鸣,不仅终结了日本的疯狂梦,也拉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帷幕。可你知道吗?就在这场大戏谢幕前,菲律宾民众为这场战争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辖区内血雨腥风,成千上万家庭支离破碎。我们今天衣食无忧,更应该明白:和平从不是理所当然。那么,菲律宾与日本间这段恩怨究竟如何酝酿、爆发、收场?背后又留给我们中国怎样的启示?
一边是自信满满、科技武装到牙齿的美菲联军,一边是心狠手辣、步步紧逼的日军。两方碰撞,火星四射,局外人直呼要么风水轮流转,要么“枪打出头鸟”。可在那些炮火和硝烟背后,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谁又是赢家?故事远没有你以为的“黑白分明”——日本鲸吞菲律宾,美菲联军全线溃退,看似日军志在必得。可接下来,各方盘算、民众冤仇、复仇烈焰,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让我们追溯到1930年代末,世界被一张张野心地图划分得七零八落。那时的日本,已把军靴踩进朝鲜、侵入中国,接着将狠劲儿指向东南亚。菲律宾,你听起来一个小岛国家,却因石油、橡胶、桐油资源,自带“聚宝盆”光环,还有美军重兵把守的亚洲最大海空军基地。
按理说这里的美菲联军举世无敌,结果呢?三百架战斗机能飞的只有二百来架,十万大军里真正的美军步兵师也就巴掌大,剩下多是菲律宾本地“小白步兵”。要装备没装备,该上战场的肩膀还没长成,抵挡日军,简直像用鸡蛋碰石头。
但就是在日军登陆菲律宾时,很多当地百姓还是满怀希望,甚至有人挽着美国大兵的胳膊合影,想不到接下来要经历什么样的生死劫难——有人问:有美国撑腰,还会怕日本吗?可现实一巴掌打醒了所有人。
一开始,美菲联军节节败退,大批大批后撤巴丹半岛,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眼看保不住。战局表面进入僵持,麦克阿瑟一声令下,带着美国人跑路,把许多菲律宾民兵丢在火线上自生自灭。美军高官喊话“我一定会回来”,听起来很豪迈,其实有点像小时候父母出门安慰小孩“乖,妈妈很快回来”,可是多久能回来,谁知道呢。
日军不光打仗还使坏,丧心病狂的举动令人发指,马尼拉大屠杀一夜之间夺走十万菲律宾百姓的生命,鲜血染红了街巷,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有反对者站出来质问:日本不是要“共荣”吗?怎么做起了屠夫?——但那时的日本军国主义,已被权力和掠夺冲昏了头脑。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菲律宾要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时候,剧情突然转向。菲律宾总统季里诺命大逃去了澳大利亚,而日本人一怒之下对其家眷下手,种种兽行曝光,连平日只顾自保的美国也坐不住了。美国人终于动真格,不仅加紧军援韧性反攻,还借此向日本全面宣战。盟军四面围剿,日军腹背受敌。
谁也想不到日本倒在了自己的野心之下:他们抢占地盘过多导致兵力分散,东南亚战线拉得太长,国内一纸“万岁冲锋”也很快被现实打翻在地。而另一边,中途岛一战美军逆转天平,日本海军主力损失惨重,菲律宾战场日本失去了节奏,开始了“跌跌撞撞”的逃亡之路。
表面上局势稍缓,日本靠着剩余的兵力和掠夺物资源死扛,可内部已是泥牛入海。这时又遇到新麻烦——中国战区频频反击,东南亚各国起义此起彼伏,巴丹半岛一带菲美联军悄悄恢复元气,形成新威胁。
分歧也在战后暴露无遗。日本根本瞧不上菲律宾,不认可是对方打败了自己,赔款张口就是“不服气”。菲律宾向日本索要80亿美元,结果日本各种拖赖,最后在美国调停下才象征性给了5.5亿。有人说,“赢了仗但赢不来尊重”,这句话在菲律宾人心里扎下了根。
话说明明菲律宾是受害者,日本人当年还不是横着走,等被盟军一顿胖揍后,换了副嘴脸装可怜,一副“我们也是被逼无奈”的样子。你说这种道歉谁信?有人夸日本“谦虚忍让”,可回过头来教科书里又把那段黑历史抹得一干二净。
美国作为搅局高手,一边调解一边收割,最后自己站着笑,看菲律宾和日本狗咬狗,各取所需。至于中国,当时那么多惨案、这么多伤亡,却连日本的赔款也轮不到我们分一杯羹,只能眼巴巴围观——说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也只剩无奈。
别看当年日本人会拍胸脯认错,现在还有多少人心底承认自己有错?每每逢纪念日,日方某些高层还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就这种“面子工程”,谁还会真心感动?菲律宾总统倒是硬气,该砍俘虏的砍俘虏,哪怕落了个杀身之祸,也算出了口气。
日本战败已经七十多年,菲律宾那场战火的疮疤还留在许多家庭里;而中国4600万的流血牺牲,22亿赔款却成了空头支票,就因为咱们“国家弱地位低”?难道历史的正义能靠一纸协议来凭空抵消?还是说,道歉只要摆个“遗憾脸”就算过去了?有人觉得和解、忘记仇恨才是大国姿态,也有人认为,不记得过去,就等着再吃一次亏。你怎么看?你能接受这样的“和解”?评论区见,等你炸出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