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8月15日石破茂既当又立,取消军演又拜神社,政治算盘怎么打?
产品展示
8月15日石破茂既当又立,取消军演又拜神社,政治算盘怎么打?
发布日期:2025-08-19 13:15    点击次数:190

前言

每年的8月15日,日本总要给世界添点堵。今年更是把矛盾演得淋漓尽致。

取消阅兵说是因为"周边威胁太大",供奉神社却说是"传统不能断"。一个政府,两副面孔,左手示弱右手挑衅。

石破茂这样既当又立的表演,是真怕了还是在装样子?背后的算盘到底怎么打的?

取消阅兵的真相:当"认怂"成为新的"装逼"

想不到吧?

就在大家以为日本这次要低调的时候,防卫省突然宣布取消今年的自卫队阅兵。

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周边安全形势过于严峻复杂,自卫队需维持滴水不漏的防卫态势"。翻译成人话就是:我们怕了。

怕什么?怕的是5000名自卫队员都凑不齐的尴尬现实。

按官方说法,一次检阅仪式需要这么多人准备一个月。

问题是,人在哪?装备调配还需要两个月,装备又在哪?

自从2020年起,这个所谓的"阅兵"就已经缩水得不成样子,连公众都不让参与了。

真正的原因,《朝日新闻》早就说破了:人手严重短缺。

就像拳击手突然说自己胳膊疼不能比赛,其实是发现对手太强了。

对手是谁?当然是在日本海耀武扬威的中俄联合舰队。

今年夏天,辽宁舰和山东舰直接穿越日本前出西太平洋。

日本能做什么?只能在后面"象征性"跟踪,做做样子。

如果真有胆量正面交锋,为什么不在我们刚出现时就有动作?

答案很简单:打不过。

但这种示弱,恰恰是另一种示强的表演。

通过承认军事劣势来获得道德优势,这是日本政客的老套路了。

就像那个总说自己弱小的同学,其实最会算计。

石破茂这是在玩平衡木游戏,左脚踩示弱,右脚踩挑衅。

问题是,平衡木下面就是深渊。

80年了,为什么还要去拜鬼?

这得从东京招魂社说起。

18世纪建立时,这地方只是为了纪念明治维新的死者。

听起来还挺正常,对吧?但到了1937年,一切都变了。

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东京招魂社正式改名为靖国神社。

从此,这里成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

80年过去了,日本反思的不是自己犯下的罪行。

而是在思考:为何会战败?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他们从来没觉得侵略有错,只是觉得输了很丢脸。

就像小偷被抓后,不是反思偷盗的罪恶,而是懊悔技术不够高超。

所以,每个日本首相都必须在右翼势力面前表态。

这就是日本政治的"以下克上"传统。

在日本文化里,这种下级逼迫上级的行为不但不丢脸,反而是美德。

右翼势力就是握在手里的武器,专门用来要挟政治人物。

石破茂虽然嘴上说要对华友好,但在右翼那里,这就是叛逆。

所以他必须做出补偿性行为:供奉"玉串料"。

这就像给黑社会交保护费,不交就别想在这条街上混。

而且,"攘外必先安内"是日本政治的生存法则。

想要在国际上有所作为,必须先摆平国内的各种势力。

问题是,这些势力的胃口越来越大。

今天要你供奉神社,明天要你参拜,后天要你公开为侵略战争洗白。

无底洞一旦打开,就再也填不满了。

全世界都在看笑话的日本

石破茂以为自己很聪明:不亲自去神社,只是供奉祭祀费。

这种"只送礼不上门"的操作,在他看来是完美的平衡术。

结果呢?两头都不讨好。

中国外交部用"极度错误"来定性他的行为,这个措辞有多严重,懂的都懂。

韩国外交部也发声明,批评日本政界"美化侵略历史,伤害邻国人民感情"。

连朝鲜都罕见发声,警告"区域和平需要正视过去"。

这下好了,整个东北亚都被他得罪了个遍。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反应:避而不谈。

这种外交上的沉默,比任何谴责都更说明问题。

连自己的老大哥都不愿意为你站台,这说明什么?

而在日本国内,《读卖新闻》、《每日新闻》都在社论中直接喊话。

要求石破茂"承担政治责任,尽快辞去首相职务"。

网络上,#石破茂辞职#冲上推特热搜前三位。

这在日本政治史上都很罕见:连自家媒体都看不下去了。

就像家里人都开始嫌弃你,说明事情真的严重了。

最让人唏嘘的是102岁老人伊藤聪的话。

这位二战亲历者说:"我当时只是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日本发动了一场愚蠢的战争。"

"战争不能重演。这是一个102岁老人的呐喊。"

历史的见证者在呐喊,政治家却在装聋作哑。

这种对比,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

更讽刺的是,58%的日本年轻人认为"已经为历史错误付出足够"。

只有19%的人表示应该继续道歉。

73%的高中生认为"国家应以未来为重"。

这说明什么?历史教育彻底失败了。

当受害者还在痛苦,加害者的后代却已经"健忘"。

这种代际分裂,正是石破茂们政治投机的土壤。

日本的未来:继续装睡还是真正醒来?

地缘政治的棋盘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崛起、俄朝配合、美国收缩,三重挤压下的日本越来越被动。

石破茂的矛盾表演,正是这种被动的真实写照。

想当美国的好盟友,又不想得罪右翼势力。

想改善对华关系,又放不下历史包袱。

这种"既要又要"的投机策略,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下越来越难以为继。

就像坐在两把椅子之间,迟早要摔个四脚朝天。

更要命的是,时间不在日本这边。

代际更替正在加速历史认知的分化。

老一辈的战争记忆在消失,年轻一代的"道歉疲劳"在加剧。

这种趋势如果继续下去,未来的日本政治家会更加肆无忌惮。

今天是供奉祭祀费,明天就可能直接参拜。

后天说不定就要为侵略战争公开翻案了。

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但历史的认知可能会倒退。

这才是最可怕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东亚安全合作也面临新的挑战。

如果日本继续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中日韩三国合作就是镜花水月。

没有历史和解,就没有真正的地区安全。

而在美国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东亚各国更需要建立自主的安全机制。

日本如果继续充当搅局者,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战略利益。

那么,日本到底应该怎么走?

德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纪念碑前的一跪,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德国也因此重新融入了欧洲大家庭。

而日本呢?80年了,还在装睡。

装睡的人永远叫不醒,除非他自己想醒。

问题是,日本什么时候才会想醒?

结语

石破茂的矛盾表演,反映的是整个日本在历史债务与现实压力间的深层纠结。这种分裂状态,注定了日本难以在东亚找到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

随着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度调整,日本这种"既要又要"的投机策略将越来越难以为继。历史的账单总要偿还,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面对这样一个在历史问题上始终暧昧不清的邻国,我们除了保持警惕,更要用实力说话。你认为日本何时才能真正正视历史?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信息来源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