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阵短暂的波动,现在政策工具箱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被打开。
公积金政策优化升级
2024年6月13号,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来要“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这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家一下子感觉有盼头了。
在地方层面,各种支持政策也接连出台,从放松住房金融政策到直接给钱的财政激励,一场让市场止跌回升的攻坚战已经全面展开。
特别是公积金政策,各地开始系统性地进行优化调整。央行早在5月18号就率先把公积金贷款利率统一下调了0.25个百分点,为各地后续调整开了个好头。
接下来,不少重点城市也在贷款额度和申请门槛上推出了突破性的措施:
比如青岛,从6月26号开始,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了170万元,这个额度基本能覆盖主城区中等户型的房子价格。同时,还把计算贷款能力时的“还贷能力系数”从30%调高到40%,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老百姓的贷款能力。
湖南也在6月23号推出了新政策,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到104万元。更关键的是,他们大幅放宽了申请条件:缴存时间从原来的12个月缩短到6个月,异地缴存的时间也可以合并算进去,而且取消了“职工家庭公积金贷款次数不超过2次”的硬性规定,政策变得更加包容。
除了公积金政策,各地还在同步推进购房补贴,形成“金融+补贴”双轨并行的态势。
比如浙江衢州,6月16号出台的新政策对多孩家庭改善型购房给予最高20万元的财政补贴,相当于当地大约20平方米的房价,补贴力度非常大,可以说是相当罕见了。
购房补贴政策持续加码
湖南推出了“购房补贴契税”的政策,直接帮购房者省下一笔钱,降低了买房时的交易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以来,已经有重庆、济南、合肥等多个城市陆续出台了各种形式的购房补贴。有的是直接给现金,有的是返还税费,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除了新政策,一些城市还把现有的优惠政策延长了,避免政策突然中断影响市场信心。比如武汉在6月底宣布,把包括契税补助在内的核心房地产支持政策有效期延长到了2025年12月31日,给购房者更多时间做决定。
广州也在7月初发布了关于“商转公”贷款的新政策征求意见稿,允许那些商业贷款已经还满5年的购房者,把贷款转成公积金贷款,这为有存量房贷的家庭提供了一个减轻负担的渠道。
目前来看,楼市政策主要是在两条线上推进:一是优化公积金政策,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央行降息也让贷款成本变低了,各地也在额度、门槛、异地互认等方面不断优化。像衢州那样的大手笔补贴,还有湖南的契税创新,都是从支付端实实在在地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政策制定者现在正通过财税优惠和金融放松的组合方式,精准地解决市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怎么稳定大家的预期,怎么化解潜在的风险。
地方政府也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尽可能把政策效果发挥到最大。不管是武汉的契税补贴延期,还是广州的“商转公”试点,其实都是为了稳住当前比较脆弱的市场信心。
楼市政策持续发力
现在的楼市虽然经历了一阵波动,但国家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决心和力度已经很明显了。从中央的总体布局到地方的具体执行,各种政策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一个全方位、长期性的支持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比如,公积金贷款能贷到170万,这大大提升了购房能力;还有20万的补贴,实实在在地帮多孩家庭减轻了负担。这些政策组合拳的效果,迟早会在市场中体现出来——楼市开始慢慢回暖、企稳的转折点,可能已经不远了。
这场从上到下的楼市保卫战,不仅考验政策之间的配合是否到位,更考验执行过程中的坚持和耐心。
当那些还在观望的人看到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后,终于决定入场买房,那才是市场真正回归平衡的开始。